缩略图

基于AI 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创新与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作者

于海艳

长春新区北湖明达学校130000

引言

进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时代,AI 正深刻影响教育。小学数学长期受应试导向影响,教师重讲授与训练,学生缺乏探究与思考。新课标提出培养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建模与应用等核心素养,对教学提出更高要求。AI 通过大数据与算法可提供实时反馈和个性化资源,使课堂走向智能化、互动化与差异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应用AI 技术,并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AI 技术赋能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路径

AI 技术的引入使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学方式与学习体验上发生显著变化。首先,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AI 能基于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认知水平,推送符合其节奏和兴趣的任务与资源,实现因材施教。其次,智能化反馈提升效率。系统可在练习中实时识别错误并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强化理解。再次,虚拟化与可视化工具让抽象概念更直观。通过动态几何软件和智能演示平台,学生能在操作中培养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此外,AI 推动了课堂评价变革,学习轨迹、思维习惯和问题解决方式均被纳入考察。这些创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AI 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型需求

在AI赋能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角色需实现全方位转型。首先,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帮助其在探究中建构意义。其次,教师是资源整合者,能够将 AI 提供的海量资源与课程目标、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教学设计与技术素养。再次,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 AI 无法替代的价值引领与情感激励方面发挥作用,培养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最后,教师还是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善于借助 AI 平台促进师生与同伴互动,营造开放探究氛围。

三、AI 赋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AI 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基本的 AI 工具使用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智能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和虚拟实验软件,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另一方面,教师还需提升教育学与心理学素养,理解 AI 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避免技术替代教育本质的误区。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 AI 应用应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技术使用水平,进而推动课堂创新,而 AI 则通过智能反馈与数据支持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的双重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还应注重跨学科融合能力的培养,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与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关联内容,使课堂更加综合化与创新化。

四、AI 驱动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案例与启示

以“分数的意义与运算”为例,传统课堂往往通过教师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与方法,但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引入 AI 技术后,教师利用智能平台为学生提供分层任务,平台通过分析学生答题数据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环节存在困惑。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在 AI 虚拟操作环境中利用图形模型演示分数合并的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探讨规律。AI 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操作结果,生成分析报告供教师参考。最终,学生在互动与反馈中加深了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该案例表明,AI 不仅在知识层面提供支持,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由此可以启示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充分利用 AI 的数据分析与交互功能,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反思与合作探究,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五、结论

综上所述,AI 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使个性化学习、智能反馈、可视化操作和过程评价成为可能,极大拓展了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型,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资源整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并不会因 AI 的普及而削弱,反而需要承担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未来的发展应注重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与专业发展,推动AI 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同时注重教育公平与人文关怀,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只有在技术与教育的良性互动中,AI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创新与育人目标的统一,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锐 . 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之路 [J]. 家长 ,2024,(23):62-64.

[2] 达朝银 . 小学数学课堂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方法初探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4,(23):54-55.

[3] 翁碧秀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创新 [J]. 文理导航 ( 下旬 ),2024,(0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