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政治课堂引导中学生重视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

作者

姜力鑫

吉林省榆树市新民学校 吉林 榆树 130400

一、引言

校园安全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忽视校园生活中的潜在安全隐患。而政治课程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能够为引导学生重视校园安全问题提供重要的平台与途径。因此,深入研究初中政治课堂如何引导中学生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政治课堂渗透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一)重要性

学科特点决定 政治课程涵盖了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与校园安全息息相关。通过政治课堂,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让学生明确自身在校园安全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责任意识。同时,政治课程中的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校园安全规范,减少因道德缺失而导致的校园安全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校园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安全,更对其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政治课堂中渗透校园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健康成长。例如,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时,可以结合校园欺凌案例,分析欺凌行为对受害者心理造成的伤害,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二)可行性

教材内容可挖掘 初中政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用于校园安全教育的资源。例如,在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时,可以引入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权利与义务,如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等,以及对应的义务,如遵守校规校纪、维护校园秩序等;在讲述法律常识部分,可以详细解读与校园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校园安全教育有机地融入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多样 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为校园安全教育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校园欺凌问题时,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成因及应对措施;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校园安全事故场景,亲身体验如何正确应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初中政治课堂引导中学生重视校园安全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融入安全元素

整合教材与安全案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深入研究政治教材,找出与校园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并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校园安全案例与之相结合。例如,在讲解“生命健康权”时,可以引入近年来发生的校园踩踏事件案例,分析事件中涉及的生命健康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维护自身及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以及在校园拥挤场所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通过这种方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案例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补充安全知识专题 除了依托教材内容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校园安全的实际需求,适时补充一些安全知识专题。如交通安全专题,讲解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正确过马路、识别交通标志、避免交通事故等;消防安全专题,介绍校园火灾的预防、火灾发生时的逃生自救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知识;网络安全专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风险。通过开展这些专题教学,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应对不同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校园安全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与学习。例如,模拟校园火灾现场,设置烟雾、警报声等情境元素,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中练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逃生等技能;模拟校园欺凌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感受欺凌行为的危害,并尝试寻找解决对策。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他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感性认识,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针对校园安全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如“校园安全隐患有哪些”“如何预防校园盗窃事件”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观点与经验,拓宽视野,深化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校园安全教育资源。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片、消防安全演示视频、校园欺凌纪录片等,直观形象地展示各种校园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危害后果及应对方法,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触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安全习惯

开展校园安全演练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安全演练,如地震逃生演练、消防疏散演练、防暴恐演练等。在演练前,教师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演练的目的、流程与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演练过程中,要确保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如在地震逃生演练中,学生要迅速躲在课桌下或墙角等安全地带,待震动减弱后,按照预定路线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与应急反应能力。

组织校园安全志愿者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志愿者活动,如成立校园安全宣传小组、文明监督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宣传校园安全知识,监督同学们的安全行为,发现并及时报告校园安全隐患。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更好地践行校园安全要求,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完善教学评价,强化安全意识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考查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应将学生在校园安全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如安全知识竞赛成绩、安全演练表现、日常安全行为习惯等。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效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提高自身安全素养。

及时反馈与激励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对学生在校园安全方面的优秀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与要求。例如,对于在安全演练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颁发“校园安全小卫士”荣誉称号;对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等。通过及时反馈与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校园安全意识。

五、结论

初中政治课堂在引导中学生重视校园安全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与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校园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然而,校园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持续关注校园安全问题,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为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校园安全问题,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为初中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春梅 . 论中学安全教育的问题与措施 [J]. 教学研究,2023(12).

[2]刘晓宇.学校安全教育相关概念辨析[J].中国教师,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