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转型
于海艳
长春新区北湖明达学校 130000
引言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AI 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机遇。传统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个体差异与思维发展,而 AI 可通过数据分析与即时反馈实现精准诊断和个性化学习,提升课堂效率。教师角色也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更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性、引导问题解决和思维形成,并通过合作探究推动深度学习。因此,研究 AI 赋能下教师角色的转型路径,对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AI 赋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背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重塑教育资源供给与课堂组织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AI 可通过智能批改、学习轨迹追踪和错误分析,有效减轻教师的重复性负担,使其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学习状态。AI 系统还能依据学生作业表现与答题习惯,快速识别知识盲点与思维漏洞,并生成个性化练习,突破传统教学“统一进度”的局限,更好地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求。同时,AI 通过可视化数据报告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依据,帮助教师全面掌握班级整体与个体的学习情况。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也推动教师从单纯的“教知识”转向“促发展”,实现角色转型。可以说,AI 赋能为小学数学教师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现实条件。
二、教师角色转型的内在逻辑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的转型,是教育理念与方式的深层变革。传统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建构空间。而 AI 的应用打破了这一格局,知识传递可依托智能平台和数字课程完成,学生可自主获取资源,教师的“权威地位”逐渐弱化。在此背景下,教师的核心任务转向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在探究与合作中理解数学本质,培养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AI 的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学习进程与问题,进一步推动角色转变。教师需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个性差异与思维发展,这既符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也契合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AI 环境下教师转型的实践探索
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AI 的应用正逐步改变课堂形态。例如在分数运算教学中,AI 平台可收集学生答题数据,发现通分环节的普遍错误,教师便组织针对性探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 AI 演示掌握规律。在几何图形学习中,AI 能动态生成不同形状和变换效果,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感,教师则借此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观察、操作与讨论。在这种模式下,AI 承担诊断与辅助功能,教师则成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思维引导者和合作促进者。这种转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促进其在探究中形成数学思维,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四、教师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与困境
尽管 AI 为教师转型提供机遇,但现实中仍存在挑战。首先,部分小学教师技术素养不足,对 AI 平台缺乏熟悉,难以发挥其辅助价值。其次,教育理念更新滞后,一些教师仍固守讲授模式,将 AI 视为“新型教具”,而非教学理念转型的动力。此外,学生容易在智能平台帮助下产生依赖,缺乏自主思考与独立探究的动力,与数学思维训练目标相矛盾。最后,评价体系仍以知识掌握为主,制约了教师放开“传授”职能。可见,教师角色转型需在技术培训、理念更新、学生引导和制度改革上形成合力。
五、优化教师转型路径的对策
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型,应多方协同优化。首先,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对 AI 工具的熟悉度和教育技术素养,使其能灵活融入课堂。其次,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校本培训、案例推广等方式,树立“学生中心、引导为主”的课堂观念。同时,教师应在 AI 辅助下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和总结习惯,避免依赖技术。教学评价也需改革,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纳入考核,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加强政策与资源支持,缩小地区差距,为AI 赋能创造条件,推动教师有效转型。
结论
AI 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趋势,使知识传授更高效精准,也推动教师角色转型。未来,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AI 技术,引导课堂由“教知识”向“促发展”转型,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根本转变,培养具有探究精神、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丽丽 .AI 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24):107-109.
[2] 范颖绮 . 核心素养背景下“三个助手”赋能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实践 [J]. 新课程研究 ,2024,(36):113-115.
[3] 张文娟 . 技术赋能,思维可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 AI 辅助教学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22):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