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路径探究

作者

杨淑霞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引言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则要高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基于此,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应立足于当下大学生实际情况,聚集大学生实际思想状态,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把握好未来人生发展方向,能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成为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新一代青少年。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1. 信息化时代的冲击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信息过载、价值观的冲突等。这些问题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教育者必须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2. 学生主体性的增强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往往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符合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必须更加灵活和创新,以适应学生主体性的增强,满足他们对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需求。

3.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高校需要培养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管理中注重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1. 引领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说,它不仅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通过系统的学习,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种自信是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和各种思想观念时,能够保持正确判断和选择的基础,使他们成为既有理想信念又有实际本领的时代新人。

2. 促进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和理论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3. 应对多元文化冲击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学会辨别各种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的优劣,从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路径探究

1、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具体如下:

课堂教学: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演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辩论赛则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实践:高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充当社会志愿者、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等,让学生在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辅导员素质,高校应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确保辅导员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高校还应注重师德建设,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确保其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辅导员队伍,提升整体水平。

3.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高校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些平台,高校教师可以拓宽教育渠道,使教育内容更加多样化。

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而翻转课堂则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强化责任担当,选拔优秀辅导员

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他们接触最多的教师往往就是辅导员。因此,高校在选拔优秀辅导员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次,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便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能够游刃有余,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此外,辅导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5. 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领作用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相处时间很多。自进入校园后,他们除了与同学间的朝夕相处,还与辅导员有着大量的相处时间。辅导员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大学生指导,更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辅导员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6. 促进家校合作与社会协同

高校应积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机制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

结语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路径的探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袁金祥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23(Z1):49-51.

[2] 黄春梅,邱伟炎 .“学习强国”视角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J]. 教育与职业,2023(12):109-112.

[3] 黄蓉生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特征论略 [J]. 思想教育研究 ,2023(5):50-51.

[4] 彭正德, 邵似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23(7):45-50.

[5] 齐鹏飞 . 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引领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字招牌”[J]. 思想教育研究 ,2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