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高明霞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 0630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仍需得到足够重视。复述不仅是教材中多篇课文明确要求的学习任务,更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教学中,复述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导方法不够恰当;学生对文章结构梳理不清,复述效果多停留在表面;还有些学生对复述缺乏兴趣,主动运用旧知进行复述的意识较弱。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1. 存在问题剖析

1.1 教师层面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仿佛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导航的灯塔。他们对于复述教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复述时,方法不够恰当,往往只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精准指导。例如,在讲解复述的技巧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复述,但对于如何确定这个顺序、依据什么来确定顺序等关键问题却没有详细讲解,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感到迷茫。

1.2 学生层面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在面对一篇篇文章时,犹如置身于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和足够的训练,学生在复述时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逻辑关系。他们可能只是机械地重复文章中的语句,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表达,复述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部分学生对复述缺乏兴趣,就像一匹失去动力的骏马,不愿主动去探索和尝试。他们没有意识到复述对于提升自己语言能力的重要性,缺乏主动运用旧知进行复述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2. 解决策略探究

2.1 梳理文章结构,明晰内容脉络

小学生犹如初入森林的探险家,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存在着天然的难度。教师此时就应充当他们的引路人,引导学生逐步揭开文章结构的神秘面纱。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段总结段落大意。这就好比让学生在森林中为每棵树木贴上标签,明确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详细地讲解总结段落大意的方法和技巧,如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主要事件等。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总结段落大意的方法,最终学会独立归纳。

当学生首次尝试复述时,就像蹒跚学步的孩童,难免会出现内容遗漏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文章逻辑的桥梁。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地图,能够把时间、人物、关键情节等要素串联起来,帮助学生自主梳理文章的逻辑关系。以《燕子》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结合文中对燕子特征的细致描写,精心绘制一个简单而清晰的思维框架。这个框架就像一个精准的指南针,引导学生依据它来总结每段大意。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接着,让学生结合各段大意和框架进行复述,他们会发现复述变得更加有条理,重点也更加突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思维框架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既要符合文章的内在逻辑,又要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在学生复述出现偏差时,为他们提供及时调整的方向。

此外,复述的核心要义在于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就像一位敏锐的侦探,需要先深入剖析文章的结构,明确复述的顺序和重点。然后,围绕关键情节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分析文章结构。这就好比让学生在众多的珍珠中挑选出最耀眼的几颗,强化他们对关键内容的记忆,并将其转化为流畅的口头表达。以《火烧云》的复述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文中描写云的姿态与颜色变化的精彩语句,将这些语句作为复述的切入点。学生在抓住这些关键内容后,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火烧云的奇妙景象,使复述更加富有感染力。

2.2 规范表达方法,强化复述指导

复述,本质上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场全方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在初始阶段,教师要通过范读、范说,让学生亲身感受规范语言在复述中的重要意义。教师的示范就像一首优美的乐章,能够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

当学生进行复述时,教师要像一位细心的园丁,关注他们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简洁、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帮助他们摒弃那些冗长、繁琐的表达方式。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如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合理运用停顿等。在《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片段中,教师范读之后,提出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学生的回答往往比较零散,缺乏连贯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用 “因为…… 所以……” 的句式进行整合,使表达更加连贯、有条理。随后,教师又以 “‘我’变成树后,什么没有变?说明了什么?” 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为完整复述做好充分的铺垫。这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表达指导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使他们的复述更加生动、准确。

2.3 开展分组练习,培养合作意识

在复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除了教师的引领之外,分组练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绽放光彩。分组练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练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复述积极性。

在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巧妙地分成三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溪边”“江上”“林中”其中一个章节的复述任务。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复述,就像抓住了文章的脉络。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就像一群智慧的小蜜蜂,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他们能够学会借鉴他人的表达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方式。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规范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 结语

总之,复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理解文章、提升语言能力至关重要,更是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复述给予指导和鼓励,还可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强化记忆。同时,教师需结合学情,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让复述能力的培养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汪梓璇 . 复述策略在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D]. 浙江 : 浙江师范大学 ,2023.

[2] 王朝晖.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培养研究[D]. 青海:青海师范大学 ,2021.

[3] 周进 . 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教学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1):98-100.

[4] 赖志平 . 趣·复述 : 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为例探析复述的教学策略 [J]. 课程教学研究 ,2022(9):64-68.

[5] 胡亚青 . 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策略思考 [J].新课程 ,2021(4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