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分析
解莉
潍坊学院图书馆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富集地,也是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机构,在供给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理应肩负起学科服务职责,满足高校师生群体的科研和教学需求。近年来,学科服务在图书情报领域越发受到重视,逐渐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朝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1]。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学科服务方面推陈出新,更好满足用户不同需求,早已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服务平台建设层次较低、主动服务和宣传意识薄弱、交互服务内容较少等,表现为学科服务质量与用户需求脱节,难以令大部分用户感到满意。为了提升学科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应当坚持以学科服务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技术赋能,有的放矢解决科学服务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打开学科服务新局面。
1 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不足
我国高校学科服务发展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突飞猛进,但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数据利用水平较低。学科服务平台是学科服务智慧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发挥着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的功能作用。一些高校图书馆虽然把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纳入自身战略规划,但推进缓慢,平台服务已咨询推送、讲座培训为主,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更多需求,导致更多用户选择传统服务模式 [2]。且学科服务平台缺少对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用户数据利用水平较低,无法支撑个性化学科服务开展。二是用户群体认知模糊。学科服务强调主动性和个性化。不同用户的学科专业、科研类型、科研流程等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对学科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几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是面向全体师生的,很少专门研究服务对象的差异性,一味提供普适性服务,导致服务实效性较差。三是学科馆员配置不齐、业务不精。高校图书馆馆员团队主要由专职馆员和兼职馆员两类构成。兼职馆员任务繁杂,时间能力有限,很少参与学科服务。许多专职馆员对学科服务的理解较为粗浅,缺乏主动服务和宣传意识,再加上非专业背景出身,难以为学科服务创新建设提供有效助力。四是用户体验较差。用户体验较差主要源于学科服务质量与用户需求不匹配、馆员与用户交互程度较低等,倘若高校图书馆忽视用户反馈和需求挖掘,盲目开展服务,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消耗用户感情 [3]。
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化策略
2.1 加强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科学服务智慧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智慧学科服务要求高校图书馆依托学科服务平台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造学科服务流程,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服务。作为智慧学科服务的核心,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应当结合自身学员和专业特色,采用对口专业的馆员负责对应模块服务,技术人员参与,优化服务平台操作流程,充实平台功能,支持普适性和个性化服务开展。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等第三方平台,拓展服务渠道,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形式展现丰富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4]。另一方面,应当坚持数据驱动,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大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等力度,构建用户画像,挖掘和预测用户需求,辅助馆员提供精准有效的学科服务。
2.2 构建个性化学科服务体系
实施个性化学科服务的关键在于对服务对象有着全面清晰的认知。应当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充分考虑用户专业背景、科研类型等差异性,合理划分用户群体,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咨询、实践检验等方式,了解掌握各类用户对不同类型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偏好程度,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定制科技查新、论文服务、实验辅助等个性化学科服务。另一方面,个性化学科服务还依赖学科特色资源库建设。为了实现学科服务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跃进,应当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特定学科作为服务重点,充分挖掘馆内馆外相关学科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构建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学科知识框架,形成递进知识体系,更好服务优势学科建设。
2.3 打造专业化学科馆员团队
学科服务属于进阶型知识服务,对于馆员的能力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大部分馆员个人能力和时间精力有限,很难开展高水平学科服务。为了壮大学科服务力量,夯实学科服务建设和开展人才基础,应当定期开设学科服务专题培训,组织多种专业背景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馆员,通过集中授课、专家座谈、外派学习等方式,丰富馆员知识储备,强化馆员数据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严格馆员招聘,根据学科服务岗位能力要求,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各项能力素质,选拔真正有能力担任学科服务的高素质专业化馆员。还可以聘用本校学院教授等专家学者兼任学科馆员,形成对学科服务力量的有益补充。
2.4 提升用户学科服务体验
近年来,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学科服务理念,受到用户广泛认可。它把学科服务融入用户科研和教学全过程,增加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提供实时性针对性服务,精准对接和满足用户需求。嵌入式学科馆员根据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等划分用户项目,分阶段分层次跟进服务,分析用户数据,收集用户反馈,动态调整服务方案,提升用户满意度。面向用户开放API 接口,允许用户接入图书馆系统,自助式找到所需资源和服务。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感、参与感和认可度,应当重视学科服务宣传,鼓励用户参与学科服务,积极与用户进行互动,收集用户反馈,根据用户意见建议,改进服务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学科服务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学科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科服务水平,更加合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满足现代用户个性化教学和科研需求,助力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鉴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科服务理念,周密谋划、扎实推进学科服务高质量建设工作;积极搭建学科服务平台,集中展现馆内优势资源,优化数据结构与关联度,促进文献信息供给精准化;构建个性化学科服务体系,挖掘馆内特色内容,合理划分用户群体,定制服务内容和形式;打造专业化学科馆员团队,创新馆员团队运行模式,强化馆员主动服务意识,提升专业学科服务能力;重视用户服务体验提升,探索互动式交互式学科服务模式,开展学科服务宣传与推广,增强用户对学科服务的认同,从而实现高水平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1] 方吉 , 次雨桐 , 涂文艳 . 高校图书馆学科前沿服务现状调研与思考[C]//第十六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23.
[2] 王瑶."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 , 2021,000(005):175-176.
[3] 戎建梅 ." 双一流 "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技术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J]. 中国信息界 ,2024(8):124-126.
[4] 杨飞英 , 刘丹 , 谭小燕 , 等 .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的提升策略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4, 9(1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