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石琛 顾志超

南通通源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400

摘要:本论文围绕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工作,从验收流程、规范执行、人员素质、协调沟通等多维度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行业环境、管理机制及人员因素等原因,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与行业规范,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工作水平、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1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防洪、发电、灌溉等功能的实现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监理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管控的关键环节,对保障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亟需深入探讨并寻求有效解决对策。

2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存在的问题

2.1 验收流程不规范

2.1.1 前期准备工作缺失

部分监理单位在验收前,未组织人员系统研读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对工程关键技术参数、质量标准掌握不全面,导致验收时无法准确判断施工质量。同时,对施工单位提交的验收资料审核流于形式,未严格核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验收工作埋下隐患。

2.1.2 验收程序执行混乱

实际验收过程中,存在不按规定程序开展验收的现象。如分项工程验收时,未及时通知设计、建设等相关单位参与,导致验收结果缺乏多方监督。对于隐蔽工程,部分监理人员未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仅在工程隐蔽后进行补验,难以发现内部质量问题,增加工程质量风险。

2.1.3 整改落实不到位

监理单位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未建立有效的整改跟踪机制。施工单位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监理单位复查工作不严格,未形成 “问题发现 - 整改 - 复查” 的闭环管理,致使工程质量问题反复出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2 规范标准执行偏差

2.2.1 规范标准理解不透彻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规范标准繁多,且更新频率较快。部分监理人员未能及时跟进规范标准的更新,对新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在验收过程中,仍沿用旧标准进行质量评判,导致验收结果不准确,无法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最新要求。

2.2.2 执行力度不足

部分监理人员在验收工作中缺乏严谨性,对工程质量的细微偏差未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处理,存在降低验收标准的情况。对于施工单位违反规范标准的行为,未及时下达整改通知或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

2.3 监理人员能力与素质不足

2.3.1 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复杂,对监理人员专业知识要求高。但部分监理人员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对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新型材料与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在验收过程中难以准确识别工程质量问题,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把控。

2.3.2 实践经验欠缺

新入职监理人员普遍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不熟悉。面对复杂的工程情况,难以快速做出准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影响验收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工程全过程管理经验,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工程质量。

2.3.3 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个别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在验收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如收受施工单位贿赂,对工程质量问题隐瞒不报;与施工单位串通,篡改验收数据,出具虚假验收报告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监理行业的公信力,威胁工程质量安全。

2.4 协调与沟通不畅

2.4.1 参建单位间沟通障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多方参建单位,在验收过程中,各单位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沟通渠道不畅通。例如,设计单位对设计变更信息未及时传达给监理和施工单位,导致施工与验收脱节,监理单位无法依据准确的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2.4.2 监理单位内部协作不足

监理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现场监理人员与资料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导致验收资料整理滞后、质量问题反馈不及时,影响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验收流程

3.1.1 强化前期准备工作

建立严格的验收前期准备制度,要求监理单位在验收前组织专业人员对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讨。制定详细的资料审核清单,对施工单位提交的验收资料进行全面、细致审核,确保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3.1.2 规范验收程序

明确各分项工程、隐蔽工程等的验收程序和要求,制定标准化验收流程。验收时,必须通知设计、建设、施工等相关单位参与,保证验收过程公开透明,接受多方监督。对于隐蔽工程,监理人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及时进行验收,严禁补验情况发生。

3.1.3 加强整改闭环管理

建立健全问题整改跟踪机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监理单位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监理单位要进行严格复查,形成完整的整改闭环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2 严格规范标准执行

3.2.1 加强规范标准学习

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开展规范标准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及时传达最新的规范标准内容。建立规范标准学习考核制度,确保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掌握规范标准要求,提高验收工作的准确性。

3.2.2 强化执行监督

建立规范标准执行监督体系,加强对监理人员验收工作的日常检查和考核。对违反规范标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鼓励监理人员在验收工作中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3.3 提升监理人员能力与素质

3.3.1 优化人员招聘与培训

在监理人员招聘过程中,注重选拔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新入职人员开展系统的岗前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在职人员,定期组织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3.2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将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工作能力、职业道德表现等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岗位调整等挂钩,激励监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积极履行监理职责。

3.4 加强协调与沟通

3.4.1 构建参建单位沟通平台

建立多方参与的工程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和专题会议,及时沟通工程建设信息,解决存在的问题。搭建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传递,确保各单位在验收工作中信息对称。

3.4.2 优化监理单位内部协作

明确监理单位内部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强现场监理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交流与配合,定期组织内部工作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和验收工作质量。

4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工作中存在流程不规范、规范标准执行偏差、人员能力与素质不足以及协调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完善验收流程、严格规范标准执行、提升监理人员能力与素质、加强协调与沟通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工作水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推动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持续关注监理验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优化改进相关措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逢玉.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在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6):45-46.

[2]杨克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控制的方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4):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