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单篇精读自导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作者

宁辉蓉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成武小学 626100

前言:

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素养是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知识的关键所在,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篇章的完整性,忽略了对于单篇文本的深入解读。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篇精读自导式教学课堂教学法应运而生。

1 阅读理解概述

阅读理解不仅仅是解码文字那么简单,其包含了从字面意义的获取、深层含义的挖掘、具体信息的处理以及抽象思维的运用等多个层次。在阅读时,人们首先关注的是文字的直接意义,这是最基础的层次,但真正的阅读理解,更在于透过这些文字,探索其背后的含义、作者的意图以及作品的主题。

阅读理解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心智层面的活动,这里的心智一般指人类的思维、情感、想象和推理等能力,即需要读者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发挥想象力来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意境,这是获取深层含义的前提与保证;除了语言知识和心智能力外,文化背景也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文化背景决定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影响对文本的解读。不难发现,阅读是输入,表达则是输出,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吸收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其语言表达提供素材。随着理解力的提升,学生能够逐渐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这对于今后的社交以及日常交流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

2 单篇精读自导式教学的特点

单篇精读顾名思义,是对某一具体篇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认知学习。小学阶段的单篇精读强调对文章的词句、篇章结构和深层含义进行一定的剖析理解,大致分为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深入分析和总结评价三个部分。具体而言,在初步感知阶段,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浏览,了解文章大意;在深入分析阶段,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词句、段落和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深层含义;总结评价方面,反思所学内容并加以巩固,夯实阅读基础。

自导式课堂教学: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是依赖教师的指导和传授。本课题具体指教师课前精心指导学生自学,课中精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精心辅导学生作业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能够利用各种资源,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同时,教师在自导式教学中扮演的是监督者、辅导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掘问题并解决问题。自导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3 单篇精读自导式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体现

1. 充分阅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

阅读实乃学习语文之前提,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让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从中汲取知识的甘泉。而感受语言文字,则是对语文学科特质的深刻领悟,这是因为文字不仅是记录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情感的通道。在阅读中,应引导学生沉浸于文字的海洋,品味其韵味,领悟其深意,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

初衷与目标。

如教学“精卫填海”时,本节课有“精卫”、“衔”、“堙”等生字出没,先由学生自读,标出生字,然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发音情况;对于一些长句或难懂的句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或者进行句子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流畅地读下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精卫填海的决心和毅力,比如“誓要把东海填平,不畏艰险!”这句话,应该读出坚定的语气,展现出精卫的执着所在;在多次朗读后,学生大致了解了故事的基本内容,此时教师可进行发问,如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大家认为精卫能成功吗?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或发表观点。

2. 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思想内涵

对于小学生而言,文本解读的深层性与思想性通常是很难把握的,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文字表面,深入探索文本内在的逻辑、情感与理念,领悟作者的思想精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更强调其批判性思维和语文素养的培育,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人文教育的目标。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大灾难,是华夏民族不堪回首的过往,通过本次学习,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激发其爱国情怀 [2];二是强调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圆明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毁灭意味着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因此文化传承是新一代青年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3. 把握语言构造,增强表述能力

语言构造是语言的内在组织规律,是能否使用好语言的关键。把握语言构造即是理解语言的构成要素,如字、词、句的合理搭配,进而掌握段落、篇章的组织规律,为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创造条件,这是单篇精读教学的核心要义。比如“开国大典”就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其通常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描述了典礼的背景、环境,中间描述了典礼的流程,结尾部分则是对整个典礼的总结和意义阐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知分析这种结构,明白文章的整体布局和逻辑关系。具体来讲,通过列提纲的方式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用段落划分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立足学情精心设计科学有效的单篇精读课文自导式课堂教学举措,遵循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为小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从而搭建促进学生阅读思维提升的支架,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逐步增强其主动学习意识并养成较为良好的自主式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单篇精读课文自导式教法的育人功效,助力小学生整体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良英.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篇课文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 ( 语文 ),2023,(0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