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进度管理在土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及有效措施探讨

作者

宋畅

浙江雷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1 进度管理在土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1.1 控制工程周期

科学的施工进度管理能够清晰定义项目的关键节点与里程碑事件,为管理人员识别潜在工期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奠定基础,从而确保项目整体按预定工期推进。如依托详尽的进度计划,管理人员可精准监控各阶段实施状态,及时识别并纠偏进度偏差,保障项目全程严格遵循计划工期。

1.2 降低项目成本

有效的进度安排与管控能够显著降低因工期延误产生的额外成本,如加班工资、设备延期租赁费及材料超期仓储费等。同时,精细化的进度管理可有效减少资源(尤其是设备与劳动力)的闲置与浪费,提升其利用效率。基于详实的进度计划与实时监控,机械设备得以精准调度、按需投入,既避免了闲置损耗,也防止了过度使用,从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与更新成本。此外,通过对进度偏差的及时分析,有助于早期预警成本超支风险,促使项目在预算框架内高效完成,提升整体经济效益。进度计划还指导材料需求的精确预测与采购计划的合理安排,有效规避材料库存积压或供应短缺,减少浪费及紧急采购带来的附加成本。

1.3 促进团队协作

科学的进度管理为各参与方提供了清晰的任务边界和明确的进度目标,使其能够准确理解自身工作在项目全局中的定位与时限要求。更重要的是,基于合理进度安排建立的透明沟通机制,有力促进了跨团队协作与知识经验共享,显著降低了因信息壁垒引发的冲突,营造出协同高效的工作氛围,为项目加速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土木工程中施工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进度计划编制欠科学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任务分解的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到任务的界定和责任划分,进而影响任务的执行效果。任务分解不细致易致任务界定模糊,责任不明,进而影响执行效果。如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可能涉及多个子任务,如果这些子任务没有详细分解和明确界定,可能会导致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混乱,进而影响整体进度。同时,工期估算的不准确是计划不合理的另一个常见表现。任务时间估算需依据实际工程量和资源配置,过于激进或保守的估算易导致实际进度与计划偏差。如果某项任务的时间估算过短,可能导致任务在实际执行中无法按时完成;反之,如果时间估算过长,可能会导致资源闲置,增加成本。此外,关键路径分析是确定项目中最长路径的方法,如果关键路径分析不足,可能会导致管理人员忽视了对项目进度影响最大的任务。如高层建筑项目中,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任务可能处于关键路径上。管理人员若忽视关键路径分析,将直接导致关键任务延误,进而拖累整个项目进度。

2.2 资源保障机制薄弱

在某些情况下,项目可能面临人力不足的问题。尤其在施工高峰期,人力配置不足将直接导致任务延期。如某些关键岗位可能需要特定的专业技能,如果这些岗位的人力资源不足,可能会延误整个项目进度。同时,设备是土木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项目所需设备数量不足或性能不达标,将妨碍任务执行。此外,材料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材料供应不足或延迟将致施工停工,影响整体进度。如某些关键材料需要提前预订和安排运输,如钢筋、水泥、预制构件等,如果供应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

2.3 外部风险应对不足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暴风雪、高温等,可能会导致施工暂停或进度延误。冬季施工中,低温环境往往会延缓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从而进一步对施工进度构成影响。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不仅可能迫使施工方法做出调整,还可能带来工程量的增加和施工时间的延长。如地下水的存在可能导致基坑开挖难度增大,需要采取额外的排水措施,增加施工时间和成本。政策变化也可能对施工进度产生重大影响。如政府可能会出台新的环保政策或施工安全规定,这些政策的调整可能需要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

或停工,进而影响进度。

3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有效措施

3.1 技术层面的措施

数字化技术体系的构建需实现进度管理全要素的深度集成。 BIM+5D 系统通过关联时间、成本、质量三维数据模型,自动生成不同施工阶段的人力、机械、材料需求热力图,项目经理可依据热力分布调整塔吊部署方案。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特性重塑进度签证流程,监理单位确认的工程节点信息经哈希加密后写入智能合约,业主方可通过链上时间戳追溯各参建方的进度履约记录。AI 图像识别系统搭载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实时解析施工现场监控视频中的砌体工程影像,自动统计每日完成砌块数量并对比 BIM 模型中的计划值,偏差率超过 5% 时触发预警信号。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工地模型导入气象部门实时数据后,可模拟台风天气对幕墙吊装作业的影响路径,提前 72 小时生成应急防护方案。智慧安全帽内置的UWB 定位芯片实时采集工人运动轨迹,数据经边缘计算处理后生成劳动力分布热力图,施工员据此优化钢筋绑扎与模板支设的工序穿插节奏。这些技术工具形成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的闭环系统,显著提升进度管控的精确性与预见性。

3.2 组织层面的措施

敏捷化组织架构的重组需要打破传统职能壁垒。EPC 项目联合指挥中心实行设计、采购、施工三方联席办公制度,每日晨会采用“ 问题墙” 管理模式,各专业工程师将工序冲突点张贴至可视化看板并当场协商解决方案。进度管理责任矩阵(RAM)明确技术负责人的工序验收权限、施工员的资源调配权限及班组长的日作业计划制定权限,确保关键节点控制责任到岗到人。分包商进度履约评价体系设置历史项目准时交付率、资源调整响应速度、突发问题解决能力三项核心指标,招标评审时赋予 30% 的权重分值。跨专业 BIM 协调会议采用“ 碰撞检测-方案优化-模型更新” 标准化流程,机电工程师与土建工程师共同解决管线预留洞口的定位偏差问题,避免后期返工造成的进度延误。

3.3 经济层面的措施

经济激励机制的创新需实现进度目标与利益诉求的精准匹配。进度款支付采用“ 里程碑完成度 工程量清单进度” 的复合计算公式,对超前完成的地下室防水工程按每提前1 日给予合同价 0.2% 的奖励,最高不超过总价的 3‰ 。砌筑工程班组承包协议中设置阶梯式单价调节条款,标准工期内完成执行基础单价,每提前1 日单价上浮 0.3% ,延期则按日扣除 0.5% 的结算款。材料节约分红机制实行“ 定额对比-节约核算-即时奖励” 三步流程,钢筋下料优化产生的节余量经第三方审计确认后, 50% 的折算金额作为奖金发放至操作班组。动态成本预警系统实时监控进度压缩措施引发的成本变动,当赶工增加的夜间施工补贴与设备租赁费超过预期效益的 15% 时,系统自动冻结当前方案并启动由技术、经济、施工三方参与的可行性复审会议。这些经济杠杆的协同作用有效平衡了进度、成本与质量的多目标优化需求。

4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优化需实现技术赋能、组织变革与经济驱动的三维协同。技术层面通过 BIM、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工具构建可视化管控平台,破解传统管理的信息孤岛困境;组织层面建立跨专业协同机制与弹性资源池,增强进度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经济层面设计激励相容的契约体系,调动参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未来进度管理将向智慧化、自适应化方向发展,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工期风险,利用区块链确保进度数据可信度,最终形成全要素、全周期、全参与方的动态管控新范式。

参考文献:

[1]李淑夏.刍议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J].工程建设,2024(3):124-126.

[2]王皓轩.市政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工程技术发展,2022(8):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