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

作者

李鹤 徐建 杨畅

长春新区高新第一实验幼儿园 130000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成长的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环境氛围等均存在一定差异,这要求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已具备良好的饮食起居、个人卫生、时间管理等生活技能,以适应小学的新环境。然而,现实中不少幼儿在完成幼小衔接过程中,仍存在生活习惯欠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小学适应能力。

为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当密切配合,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为其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奠定基础。笔者将从幼小衔接背景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家园共育的具体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总结经验,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良好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存在诸多差异,如作息时间更加严格、学习任务更加繁重、环境管理更加规范等。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自主管理时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利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要求,减轻适应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良好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营养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能够增强幼儿的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良好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独立性和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再次,良好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品德。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如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自律性、秩序感等,不仅有助于其生活技能的掌握,也有利于其道德品质的养成,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

1.建立家园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家园共育的基础在于家庭和幼儿园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幼儿园应当建立家园沟通的制度化渠道,如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等,定期与家长交流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情况,了解家庭教育的具体做法,达成共识。同时,还可以建立家园沟通群,实时共享信息,及时沟通、反馈问题,增强家园之间的互信互利。

2.制定家园共同的教育目标,明确培养重点

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确定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目标,如饮食起居规律、个人卫生习惯、时间管理能力等。其次,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重点,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最后,家庭和幼儿园应当达成共识,将培养目标和重点贯穿于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之中,形成家园协同的教育氛围。

3.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提高家长参与意识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幼儿园应当定期开展家长教育培训,帮助家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掌握具体的培养方法,并激发家长的教育参与意识。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生活习惯培养策略、家园共育的实施方式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分享会,让家长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4.营造家园良好环境,强化生活习惯熏陶

家庭和幼儿园应当通力合作,营造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环境。一方面,幼儿园要落实作息时间管理、营养膳食、卫生设施等各项生活规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家长要在家中营造与幼儿园相协调的生活环境,如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提供丰富均衡的膳食、引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强化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生活习惯培养。同时,家庭和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参观参与等方式,让幼儿在家园环境中深化生活习惯的学习和实践。

5.家园共育的实施方式及关键因素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参与,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之中。具体的家园共育实施方式包括:

四、实施方式与经验总结

1.定期家园沟通交流。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养成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达成家校一致的教育目标。

2.开展亲子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烹饪、亲子游戏、亲子运动等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寓教于乐地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3.开展家长培训。幼儿园可以定期为家长开展生活习惯培养的专题讲座或研讨会,传授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4.建立家园沟通常态化机制。家园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应当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信息,增进相互理解。

5.明确家园共育的具体目标。家庭和幼儿园应当针对幼儿的实际需求,共同确定生活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6.注重家长教育培训。加强家长参与意识和教育能力,是家园共育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应当重视家长教育培训工作。

7.营造良好家园环境。家庭和幼儿园应当紧密配合,营造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环境,强化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作用。

8.建立家校社会协同机制。除家庭和幼儿园外,还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资源和力量,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结论与展望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庭和幼儿园应当密切配合,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为其小学适应奠定基础。通过家园共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其良好品德,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未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方面的作用将愈加凸显。

【参考文献】

[1] 张丽.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40(07): 67-70.

[2] 周兰. 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中的实施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21(10): 90-92.

[3] 刘慧. 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路径探究[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 44(01): 56-60.

[4] 孙丽.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家园共育实践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 2019, 41(10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课题“ 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研究” 课题论文,课题编号GH2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