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李宜明
抚松县第六中学 134505
引言
伴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教学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育人使命。整本书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的“ 精选课文片段教学” 有所不同,它更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全面理解、深度洞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既注重语言知识的把握,又注重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发展。本研究尝试在此理论基础上探索具有可操作性且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全本阅读策略。
1.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全本阅读教学,其根本要求就是要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达到语言理解,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关键素养协同发展。教学不能囿于对文本情节及人物分析等浅表层面上,要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掌握作品结构脉络,价值观取向及文化深意等,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及多角度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和文本的深度互动,从启发性问题,任务化探究以及多元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他们在阅读中建构知识,表达意见,反思社会和生活,实现从“ 读懂文本” 到“ 理解世界” 的认识飞跃。整本书阅读教学一定要从应试化和碎片化的传统路径中解放出来,迈向融课程标准和学生生活经验于一体,融文学性和思辨性于一体的高阶语文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获得思想成长和文化认同双重建构。
2.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1 统整读写任务群推动语言建构与批判表达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加强“ 阅读--思考--写作” 一体化设计,以建构读写任务群促进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和批判性表达能力协同提升。统整型任务群的设计需要围绕全书知识结构,核心议题和逻辑线索进行,体现了由浅到深,逐层深入的思维推进路径。以《乡土中国》这本书为研究对象,教师在课程的导入阶段专门设置了“ 何谓乡土社会” 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认知。在整个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还设置了如“ 熟人社会和现代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和“ 差序格局和人际结构”等多个读写任务节点。每个任务节点由阅读理解,观点提炼和表达练习三个环节组成,指导学生在笔者论述逻辑上提炼出关键概念,通过小论文写作,思辨演讲和辩论稿写作实现语言表达输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项综合性任务——“ 以‘ 我的家乡是否仍然是乡土社会’ 为题进行批判性议论文写作” ,让学生综合运用文本理论,田野调查和生活观察等方法完成一个有逻辑建构,有价值判断和语言规范的成文表达。利用这一“ 文本加任务加表述” 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构建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出对社会演变和文化构造的批判思维,从而促进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 和“ 语言运用” 这一目标的纵深实现。
2.2 构建时空对话场域促进文化理解与价值认同
时空对话教学场域注重学生通过和文本人物,作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对话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人性冲突和社会结构等多维理解。在教学《祝福》时,教师可设计“ 鲁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现代价值观的思考”
专题,设置“ 祥林嫂之惨事能否避免” “ 礼教制度形塑女性命运之机理”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跨越时空的思辨过程。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年关” 、“ 礼教” 和“ 祭祀” 等文化符号背后的社会含义,并利用《呐喊》的序言与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从而构建一个知识互文的背景。然后,安排“ 人物共情日记” 的书写任务,让学生站在祥林嫂,鲁四老爷或者围观者的角度,用第一人称书写日记,引发对不同时空人们生存境况和思想局限的认识。最终,我们进行了一场名为“ 在现代社会,祥林嫂式的角色还在吗” 的课堂讨论,旨在鼓励学生将现实问题与文化传承和人性反思的持续性相结合。通过在真实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植入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与其建立多重对话关系等方式,教学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也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情感认同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高效跃迁。
2.3 创设真实学习任务驱动整本阅读深度实践
为了打破传统的“ 教师的解读加学生的回答” 的教学模式,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场景、开放的结构和具有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来实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解决真实问题,发表真实观点,生成真实体验。以《红楼梦》的教学为背景,教师可以围绕“ 家族命运和女性成长” 这一核心主题,组织各种项目化的学习任务。例如,创建“ 红楼角色关系沙盘的建构” 、“ 女性命运议题剧场” 和“ 书信体人物辞别创作” 等真实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老师在授课时,先安排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谱,让他们独立梳理贾府女性间的权力关系,情感连结和命运走势等,以促进对纷繁复杂的人物群像有一个全面了解。随后推出了“ 红楼人物命运剧场等” ,同学们对黛玉,宝钗和探春的角色片段进行了分组改编和小舞台剧的表演,实现了文本再创时的语言输出和情感共鸣。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 致红楼人物信” 的任务,要求他们用现代的视角回应贾府的命运和寄语,加强学生对文本主题的个人化理解。通过对以上任务进行真实性,情境性和开放性的设计,将整本书的阅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有所累积,更是达到语言实践能力,审美感知和价值认同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价值转向需要以生为本,构建任务驱动和情境真实的学习结构。通过系统搭建读写任务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表达上加深理解;在构建时空对话场域帮助下,可以使学生形成跨文化多维视野;在现实学习任务的牵引下,全本阅读已不再是停留在文本分析上,而是一个推动思维,文化和表达相互交融的现实平台。唯有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方能真正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马淑君.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 嘉应文学, 2024,(17): 181-183.
[2]徐颖.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以“ 整本书阅读” 为例[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 43 (01):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