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开放大学思政工作队伍
张宏文
张家口开放大学 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一、打造 “ 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 思政工作队伍的重要价值
1. 保障思政育人方向的正确性
“ 政治强” 是思政工作队伍的首要特质,也是确保思政教育不偏航的根本前提。开放大学学生思想观念受社会环境、职业经历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价值认知模糊、政治意识薄弱等问题。只有思政工作队伍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才能准确解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政治素养过硬的思政工作者能够以清晰的政治逻辑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避免错误思想的侵蚀,切实保障思政育人的正确方向。
2. 增强思政教育的温度与感染力
“ 情怀深” 是思政工作队伍打动学生、引发情感共鸣的关键。开放大学学生大多面临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对情感关怀、价值认同的需求更为迫切。具有深厚育人情怀的思政工作队伍,能够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其学习困境、职业困惑与思想烦恼,以真诚的态度提供帮助与引导。这种 “ 以生为本” 的情怀,能让思政教育从 “ 单向灌输” 转变为 “ 情感交流” ,使学生在感受到关怀与尊重的同时,自觉接受思想引领。例如,针对在职学生时间紧张、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有情怀的思政工作者会主动调整沟通方式,通过线上一对一交流、分享励志案例等方式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归属感。
3.提升思政工作的适应性与创新性
“ 思维新” 是思政工作队伍应对开放大学育人挑战的核心能力。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开放大学思政工作的场景、载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 “ 照本宣科” 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具备创新思维的思政工作队伍,能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主动探索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思政教育新路径,如利用短视频、直播、虚拟仿真等数字化工具创新教学形式,结合学生职业特点设计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与针对性。例如,针对农村学员的学习需求,创新推出 “ 思政 + 农业技术” 融合课程,在传授种植技术的同时融入乡村振兴理念,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开放大学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
3.1 政治素养有待强化,理论转化能力不足
部分开放大学思政工作者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不系统的问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同时,政治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转化能力薄弱,在教学中无法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职业场景相结合,导致思政教育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此外,少数思政工作者的政治敏锐性不足,面对线上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言论或模糊认识,未能及时进行有效引导,难以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3.2 育人情怀有所欠缺,学生沟通黏性不足
受工作任务繁重、学生分散化管理难度大等因素影响,部分思政工作者缺乏主动贴近学生的意识,将工作重心放在完成行政任务、组织常规活动上,忽视了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关注。在与学生沟通时,多采用 “ 通知式”“ 指令式” 的方式,缺乏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导致师生之间黏性不足,学生对思政工作的认同感较低。此外,部分思政工作者对开放大学的办学使命与育人价值认识不足,工作热情不高,缺乏长期投身思政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3 创新思维存在局限,适应能力有待提升
多数开放大学思政工作者仍沿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对数字化教学工具的运用能力有限,仅能开展简单的线上课程发布、作业批改等工作,无法熟练运用 VR/AR、学习分析系统等新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同时,创新思路狭窄,在活动策划、课程设计上缺乏新意,多模仿普通高校模式,未能结合开放大学学生 “ 在职学习” “ 职业导向” 等特点设计特色思政内容,导致思政工作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足。此外,部分思政工作者存在 “ 路径依赖” ,对新事物、新方法接受度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
三、打造 “ 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 思政工作队伍的实践路径
1.强化政治锤炼,筑牢政治根基
以政治建设为核心,通过系统化培养提升队伍的政治素养与理论转化能力。一是建立常态化政治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纳入必修课程,采用 “ 专题培训 + 线上学习 + 集中研讨” 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习常态化、制度化;邀请党校专家、思政领域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思政工作者深化理论理解。二是搭建政治实践锻炼平台,组织思政工作者参与基层调研、政策宣讲、红色研学等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加强政治理论转化训练,开展 “ 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大赛” ,要求思政工作者结合学生职业特点、生活实际设计理论应用案例,通过案例研讨、教学观摩等方式,提升将政治理论转化为生动教学内容的能力。
2.厚植育人情怀,拉近师生距离
以 “ 以生为本” 为导向,通过情感培育与实践引导增强队伍的育人情怀。一是开展育人情怀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思政工作者学习优秀思政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 “ 我的育人故事” 分享会,激发其对思政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定期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强化 “ 立德树人” 的使命意识。二是建立学生需求调研机制,要求思政工作者通过线上问卷、电话访谈、线下座谈会等形式,定期了解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需求与实际困难,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实现 “ 一人一策” 精准关怀。三是创新师生互动方式,针对学生分散化特点,搭建 “ 线上思政服务平台” ,开通 24 小时咨询热线,思政工作者通过直播答疑、在线社群互动等方式主动贴近学生;组织 “ 师生结对子” 活动,每位思政工作者对接一定数量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思想引导与学习帮扶。
3.激发创新思维,提升适应能力
以创新驱动为抓手,通过能力培训与平台搭建培养队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一是开展创新能力专项培训,开设 “ 数字化思政教学工具应用”“ 开放大学思政工作创新方法论” 等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开展实操指导,帮助思政工作者掌握短视频制作、虚拟仿真教学、学习数据分析等技能;组织前往先进开放大学考察学习,借鉴创新经验。二是搭建创新实践平台,设立 “ 思政工作创新项目基金” ,鼓励思政工作者围绕 “ 数字化思政” “ 课程思政融合” “ 实践育人创新” 等主题申报项目,给予经费与技术支持;建立 “ 思政创新工作室” ,汇聚骨干力量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探索符合开放大学特色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三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在思政工作创新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团队与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将创新成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激发队伍的创新积极性。
四、结论
打造 “ 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 的思政工作队伍,是新时代开放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对育人挑战的战略举措。当前开放大学思政工作队伍在政治素养、育人情怀、创新思维、视野格局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强化政治锤炼、厚植育人情怀、激发创新思维、拓展视野格局等系统性路径加以提升。只有建设起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开放大学才能充分发挥终身教育阵地作用,以更有温度、更具活力、更富成效的思政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