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事件· 共育三维赋能:陶行知思想下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创新实践
朱秋勤
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一直将“ 生活教育” 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石和核心。特别是幼儿教育领域,“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六大解放” “ 教学做合一” 更是为人所熟知。其实,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 人生的生命始终是整个中国和中国教育基础” ,“ 生命不仅是教育的目的,而且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 。因此,重新认识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并在其引领之下深入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实践,不仅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可为之举。
一、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概述
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原会长朱小蔓教授看来,用“ 生活教育” 来标示陶行知思想的基石和核心,并不完全准确。“ 在陶行知那里,没有严格的生命’ ‘ 生活’ 之分。” 但是,“ 用生命教育的概念、话语来认识陶行知,挖掘并重新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并不多见” 。“ 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了生命的教育之中,他一生的教育实践需用他全副的生命来诠释” ,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生命观、生活观以及其一生的工作和教育实践的考察、研究与梳理,朱小蔓教授认为,陶行知“ 将真实的生命、活的生命、平衡的生命、健全的生命和独立自主的生命看作是生命发展和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指向” ;陶行知的生命教育实践是“ 建立在他对生命的珍视、热爱和对于生命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特征、规律的认识之上的” ;在陶行知看来,生命教育的价值目标是做“ 整个的人” ,基本方法是“ 教学做合一” ,基本形态是“ 活教育” ,根本保障是“ 心灵与人格的互动” 。纵观陶行知先生一生,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深邃丰厚、博大精深、生动宝贵,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而言,以其生命教育思想作为教育实践的前进方向和强大动力,虽任重道远,但何其幸哉!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1.培养幼儿生命意识
作为一门“ 教人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体验生命的学问” ,生命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幼儿“ 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生活、健康生活” 。在幼儿园阶段,生命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幼儿从小建立对生命的初步认识与敬畏感。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与体验,幼儿逐渐理解生命的宝贵,意识到保护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这种意识的培养不仅涉及自身生命的保护,还涉及对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尊重。同时,通过开展系统化的生命教育,还可以引导幼儿形成责任感,使其意识到每一个个体都应在家庭中、校园中、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承担起保护生命、维护生态的责任。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理念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 生命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精神” 。生命教育不仅强调和关注对生命的理解、认知与尊重,其最终目标是培养“ 有体验、有情感、有意志、有价值感的完整的人。” 因此,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认知发展与行为实践。生命教育旨在鼓励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推动其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三、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指导下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
1.走进大自然探求生命本质,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
以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幼儿园生命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强调通过亲身体验使幼儿从中获得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感悟和敬畏。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近距离接触万物生命,感受生命的丰富与脆弱,进而认识和尊重生命。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获得身心的体验
“ 生活中的生命”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与生活亦是紧密相连。生命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能让幼儿在身心体验中感知和理解生命的存在、意义与力量。
3.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意识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在幼儿园阶段,虽然幼儿年龄尚小,却正是社会责任意识萌芽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逐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比如,教师组织幼儿走进社区养老院探访,开展“ 关爱社区老人” 主题活动。制作小卡片送给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在与老年人的互动中体会到长辈的生活现状,还让他们通过实际的帮助行动感受到自己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讨论“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老人” “ 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 等问题。通过问题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责任的具体内涵以及如何通过行动履行责任,既能激发幼儿对他人关心的情感,也能够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起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意识。
4.园家社“ 三位一体” ,共筑幼儿生命教育共同体
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仅仅依靠幼儿园和教师是不够的,园、家、社的紧密合作才能形成真正的教育合力,共筑幼儿生命教育共同体,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分享幼儿在园中的学习情况和生命教育活动的进展。例如,可以通过每月的“ 生命教育报告”向家长通报幼儿在园期间参与的活动和学习内容,并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建议。这种信息的共享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生命教育中的成长与变化,从而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强化和延伸这些教育成果。此外,教师可以组织“ 家园共育” 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主题日,比如“ 关爱小动物日” 或“ 种植节” 。通过家长的参与,幼儿能够感受到生命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幼儿园内,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家园合作,社区也是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还可以通过实际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幼儿更广泛地接触和感知生命的多样性。教师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 走进社区”的生命教育活动。社区不仅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现实场景,也是幼儿感知生命多样性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在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认识生命的本质,还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不断完善实践策略,真正推动幼儿园生命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王平.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与实践 [J].江海学刊,2019(1):224-232.
[2]王平,朱小蔓.生活中的生命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 [J].中国德育,2019(24):24-29.
[3]乐星宇.幼儿生命教育的内涵特性、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6):82-87.
[4]罗昱.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价值与路径探索 [J].教育观察,2023(36): 93-95.
[5]王梦琦.幼儿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与利用探索 [J].智力,2023(34):183-186.
[6]顾蕾,丁晟凤.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活动实践——以中班课程故事“ 种子的秘密” 为例 [J]. 山西教育(幼教),2023(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