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观照下农村学生具身学习的实践探索
舒明
浙江省余姚市丈亭镇三江小学 315400
现代教育更为强调人的充分发展,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因材施教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在这种因人之性,适人之性,与成人之性的小班化观念的推动下,我们在农村的教育沃土上播种适切性教育的种子。
而具身学习的相关研究就为农村学生的这种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这种新型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嵌入身体和环境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听、看、说、触、做等方式感知经验,强调身心融合的参与和体验。
我们从师生关系、学习时空、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社团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为社团中每个学生提供切适性的学习方案,小班化关注的是每一个孩子的自我成长,同伴互助,持续发展。内涵丰富的小班化具身学习是充满了智慧和活力,是深度思维,是挑战自我,是迭代发展的。在学习的当下时刻,每一个孩子都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成就最好的自己!
一、高端定制:立足小班化理念为个别生全面赋能。
小班化的核心个性化学习,前提是对学生基础、个性差异的测查判断,依据原始数据采集,调查分析,根据每个孩子的知识能力和需求,安排动态发展的课程内容,制定切实有差异的学习目标,启用菜单式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变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在裴娣娜教授主持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中,构建了“主体性教育的目标体系及测评体系”,来确定小学生德智体一般素质的发展水平。我们在此基础上,开发制定“小班化个别生的前测体系”的测评体系,让教育教学的“高端定制”成为现实。
1.建立个性化发展观察团队
我们组建协作教学导师团,和各位相关任课教师精诚协作,定期深入课堂观察记录,本班主课教师做主导,相关教师做助教,定期分布在各个观察点上,即时指导,真实记录,个别化跟踪辅导。
2.分析个性化发展数据量表
我们采集每个孩子的原始调查表,然后导师团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制定出个性化发展优化策略。
这个学生在这样个案追踪教育引导中,在知情意行的多层次螺旋浸润里,经历了主动体验,产生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积极的情绪。自我教育,生命成长,水到渠成。以下是这个孩子在考场作文中的真情流露:
我在寻找什么?也许你也在寻找,只是你寻找的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在寻找的是勇气。我曾经是一个很胆小的孩子,我害怕黑暗,害怕陌生人害怕失败, 这些害怕让我总是躲在安全的角落里,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我知道这样不好, 己的恐惧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活动叫做寻宝,寻宝的规则很简单,就是根据提示找到藏在某处的宝藏,我很喜欢这个游戏,因为他让我有机会尝试冒险克服,害怕在寻宝的过程中,我经常需要翻过河流,爬上山顶,钻进洞穴,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是,但是我发现当我勇敢的去尝试时,我会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因为我知道只有勇敢面对恐惧才能真正地成长,寻找勇气的过程也许很艰难,但是当你找到他时,你会发现他是那么宝贵,那么重要!如果你也在寻找什么,不妨先试着去寻找勇气。
读到这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超越的感悟文章,我们非常感动,也有理由相信激活生命本身的蓬勃发展力,孩子会实现身心的自我平衡,健康快乐的获得水到渠成。小班化教育的精髓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书写大写的“我”,也体现了个别化教育直指小班化教育的本质内核。这样的个别化教育也在其他实验个案中践行,我们会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巧妙镶嵌对这些个别化对象的关照和激励,为他们聚焦赋能,并以此联动其他所有学生的能动性。
我们基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给与这些个性张扬的孩子被关爱被激活的时机,用同学们的集体力量托举这些急需全方位提升的孩子,让他们的优势和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使学生的情感不断被滋养,学习的乐趣不断被点击,学习成果不断被内化,进入一种正面能量的良性循环中。
二、具身活动:基于学习共同体为情绪感受增值
在课后延伸时间,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广泛的号召,通过观察、访谈、体验等方式开展自我研究和同伴研究,引发共情,拓展思路,共振大家的兴趣。打开班级、年级界限,集思广益,组建社团,形成在某一领域中志同道合的“学习共同体”。大家基于共同的前进方向,在教师的托举中,不断迭代优化学习方案。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达成目标,取决于学习活动的效果以及个人经验、感受的内化过程。
在城乡一体化思维的推广中,在贯彻《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农村学校的各项教育设施设备日趋完备。社团小班化的前提,每个学生受关照的机会将会增多,个体选择发展的空间也会变大。但是时间的增多,空间的扩大,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会受到放大的高质量的教育。搭建智能平台,展开具身活动。用“精致”的活动环境,“精心”的成长关怀为孩子们的情绪感受不断增值。
以下就是美术社团和协作社团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在经历了一起走访三江红色研学基地,一起追寻革命烈士的事迹,一起研究协商后的共创成果,展览在学校的墙壁上。
这种小班化社团的实践和推广是动态发展的,基于这一个学校,这一个教师,这一群学生形成的一伙人小团体,这样的学习共同体,基于原本拥有的资源和设施,从当下出发,不断捕捉智慧的火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发现,在这样的共同体迭代演进中,学生表现出这样的优势:1.主体意识更显见;2.合作能力更加强;3.创新思维更活跃;4.个性特长更突出;5.情绪感受更丰盈。
三、智能融合:融合跨学科整合为持续学习迭代
如果说适应性迭代指向了课堂实践中的整体学习,那么延展性迭代做到了学科间的智能融合,打通了课堂内外的壁垒,实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跨学科联动的学习活动立足每个孩子的综合素养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强化学习体验,共创学习成果。不同学科的教师结合农村本土资源,统筹设计契合学生年段特点的研学活动,在顶层设计的教学框架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
生投入自身情感并大胆共创。在这样的活动进程中,学生不断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自己个人的体验、感情、经验相结合。这样的培养方式是对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应然响应。
小班化教育突出个性化教育,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规律,用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去培养学生,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肯定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其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自身兴趣、性格、价值观,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让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昱蓉.具身学习: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1997(9):4-9.
[3]褚宏启.以城乡一体化思维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整体发展.[J]人民教育,2023(12):27-30.
[4] 何慧玲.关注每一位儿童的发展——语文小班化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求索系列. 1997(12).
[5]黄慎娥.基于具身学习,培育地方地方情怀. [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