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一体化视角下婴幼儿学习环境的协同创设机制与支持策略研究
金志英
张家港市塘市幼儿园
一、引言
托幼一体化将0-3 岁的托育服务与3-6 岁的幼儿教育有机整合,打破了传统托育与幼教分离的局面,为婴幼儿提供了连续、系统的教育服务。在这一模式下,学习环境作为婴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创设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协同创设机制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与整合,以打造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环境,这对于提升托幼一体化教育质量、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托幼一体化视角下婴幼儿学习环境创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随着托幼一体化的逐步推进,许多地区和机构开始重视婴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在空间布局上,部分机构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特点,划分出生活照料区、游戏活动区、学习探索区等,为婴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例如,一些幼儿园在开设托班时,对原有场地进行改造,设置了适合低龄婴幼儿的柔软爬行区和温馨午睡区。在活动材料投放方面,也开始注重结合婴幼儿的发展阶段,提供丰富的玩具、绘本和操作材料。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部分机构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教育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婴幼儿在环境中的学习与探索。
(二)存在问题
1.环境衔接断层:托育阶段和幼儿教育阶段的学习环境缺乏有效衔接。托育环境侧重于生活照料和基础感知体验,而幼儿园环境更强调知识学习和规则养成。从托育进入幼儿园,婴幼儿面临环境布置、活动形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难以快速适应。例如,托育机构的玩具多为柔软、色彩鲜艳且操作简单的类型,以满足婴幼儿抓握、啃咬等需求;而幼儿园的玩具和学习材料则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对于刚过渡的婴幼儿来说难度较大。
2.忽视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创设未能充分考虑婴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婴幼儿在发展速度、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目前多数机构采用统一标准进行环境创设。在活动材料投放上,没有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婴幼儿提供分层材料;在空间设计上,也未考虑特殊需求婴幼儿(如自闭症、感统失调婴幼儿)的特殊需要,导致部分婴幼儿无法充分参与环境互动,影响其发展。
3.协同主体单一:学习环境创设主要由托幼机构主导,家庭、社区等其他主体参与度低。家庭作为婴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其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机构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社区资源丰富,但在托幼一体化学习环境创设中,社区的场地、人力等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限制了学习环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托幼一体化视角下婴幼儿学习环境的协同创设机制
(一)多主体协同机制
1.构建机构-家庭-社区合作网络:托幼机构应主动与家庭、社区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合作网络。机构定期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习环境创设的讨论与规划,如共同设计幼儿园的主题墙饰,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提供创意。社区可以开放图书馆、公园等公共资源,作为婴幼儿的拓展学习空间,同时社区志愿者也可参与到托幼机构的环境创设活动中,如协助布置节日环境等。
2.明确各主体职责:托幼机构负责学习环境的整体规划、日常维护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根据婴幼儿发展需求不断优化环境。家庭要在家中创设适宜婴幼儿成长的小环境,如设置阅读角、游戏区,并积极配合机构,反馈婴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需求,共同促进婴幼儿发展。社区则提供场地支持、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如社区亲子运动会,丰富婴幼儿的学习体验,同时为托幼机构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如捐赠图书、玩具等。
(二)资源共享机制
硬件资源共享:托幼机构之间、机构与家庭、社区之间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例如,不同托幼机构可共享大型游乐设施、专业教学设备等,避免重复购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家庭可将婴幼儿不再使用但仍完好的玩具、
图书捐赠给托幼机构或其他家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社区的活动中心、文化场馆等硬件设施在特定时间向托幼机构开放,为婴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动态调整机制
基于婴幼儿发展需求的调整:定期观察和评估婴幼儿在学习环境中的表现,根据其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环境。如随着婴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逐步增加活动材料的难度和复杂性;当发现婴幼儿对某类活动特别感兴趣时,及时在环境中增加相关元素,如婴幼儿对植物生长感兴趣,就在园内设置种植区,提供观察工具和记录材料。
四、托幼一体化视角下婴幼儿学习环境创设的支持策略
(一)加强政策扶持
1.出台专项政策:政府应出台针对托幼一体化学习环境创设的专项政策,明确环境创设的标准和要求,如场地面积、设施配备、安全规范等。对积极参与环境创设且成效显著的托幼机构、家庭和社区给予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各方加大对学习环境创设的投入。
2.设立专项基金:设立托幼一体化学习环境创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托幼机构的场地改造、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同时,对家庭和社区参与环境创设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如资助社区开展亲子环境创设工作坊,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二)强化师资培养
1.完善培训体系:构建涵盖0-6 岁婴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包括婴幼儿发展心理学、学习环境创设理论与实践、多主体协同沟通技巧等。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教师在托幼一体化学习环境创设方面的专业能力。
2.开展实践交流:组织教师到优秀的托幼一体化机构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先进的环境创设经验和做法。鼓励教师开展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本地、本机构婴幼儿的学习环境创设模式,并通过教研活动、经验分享会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营造社会氛围
1.宣传引导: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托幼一体化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环境的关注度。通过报道优秀案例、专家解读等方式,引导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环境创设,形成全社会关心婴幼儿成长环境的良好氛围。
2.举办活动:举办各类与托幼一体化学习环境创设相关的活动,如亲子环境创设大赛、社区环境创意展示等。通过活动,激发家庭和社区的参与热情,同时也为各方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学习环境创设工作的开展。
五、结论
托幼一体化视角下婴幼儿学习环境的协同创设机制与支持策略对于提升婴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构建多主体协同、资源共享和动态调整的创设机制,以及加强政策扶持、师资培养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支持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学习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打造出更适宜婴幼儿成长的优质学习环境。在未来的实践中,需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些机制与策略,以适应婴幼儿发展的需求和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趋势,真正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凤娟,浅议如何在动态评估中见证幼儿成长的秘密与教育的力量[J],考试周刊,2024,(10):155-158.
[2]朱雨晴,依托绘画表征,支持幼儿成长[J].教育界,2024,(05):119-121.
[3]秦小芳.探讨幼儿园儿童安全健康强化[J]].中外交流,2023,28(9):35-38.
[4]权雅涛.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J].新课程,2024(27):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