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金属冶炼企业应急管理与救援体系研究

作者

刘伟

内蒙古包钢还原铁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

摘要:钢铁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的基础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钢铁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事故也逐渐增多,给企业管理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钢铁行业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重点监管的行业,为有效遏制钢铁企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近些年来,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进行有效的应急管理,对于保障钢铁企业的生产稳顺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新时期对钢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探讨势在必行。

关键词:冶炼企业;应急救援;管理

现如今金属材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国内的金属冶炼制造产业冶炼、熔铸、渗氮、挤压等,因此加强金属行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尤为重要。此外,此行业由于工艺及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安全方面的风险也对员工的身心造成了重要影响,如果风险持续扩大将会引发事故,生产过程中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推广,加之管理知识欠缺或对安全特性认识不足,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为确保钢铁企业的良性发展,最重要手段就是强化安全管理。

一、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1、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保证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全是企业之本。 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外,最基本的还是要依靠广大职工来创造财富。从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得知: 职工作为劳动力的拥有者必须从企业中获得生存及健康的保障,才能将自己的劳动转化为 企业的效益。企业的良好运营不仅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更有赖于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 如果企业中存在着某一方面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安全隐患,也会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轻则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重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如果在解决这些安全事故所带来的问题时,伤亡者家属与企业发生摩擦,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些伤亡者家属势必会通过其它方式寻求救济,伤亡者的子女若因此而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也很可能成为社会中的某些不安定 因素。所以,缺乏安全生产的 企业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此外,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使职工在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生产作业,减少职工对自身安全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钢铁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观念淡薄。很多钢铁企业为了加快完成生产定额,仍旧沿袭着“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放松了对安全的高度警惕。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在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进而导致违章操作、设备不安全配备、对危险源辨识不明、对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等等。

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欠缺。在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应急预案实施经验交流会”对钢铁企业的应急管理和预案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虽然会议反映了多数企业十分重视对应急预案的建设情况,但还是有部分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建设工作不足。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上缺乏制度化的规定,对预案的演练欠缺,修订工作也常流于形式。

3、应急管理人才的欠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不当。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对反应时间就会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反应时间又依赖于应急响应人员的专业水平。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钢铁企业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之时,往往是由没有应急经验的现场工人临时成立救援小组采取补救措施,在缺乏专业应急知识的情况下,产生反效果的例子不在少数。

三、钢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

1、更新观念,加强对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在钢铁企业应急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改变应急管理的固有思维,更新观念,加速推进现代科技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应急管理工作转型升级。要加强对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向职工广泛普及应急知识,定期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增进职工应急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着力培养应急管理“一线人”“重点人”和“明白人”。用足用好安全生产费,通过重点立项,逐步更新等方式,加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建设,在追求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事故应急能力的提升。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钢铁企业事故应急工作的重要因素,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钢铁企业应急管理来讲至关重要。钢铁企业应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注重应急救援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和体能训练,定期开展实战化练兵和演练,引进专业的、经过系统学习的应急救援人才,成立应急救援专家库,组织并号召应急救援人员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同时要配置充足的应急救援装备,不断加大事故应急救援的科技含量。

3、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钢铁企业要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定期应急演练制度和应急值班制度,建立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机制,落实人员、物资、科技、信息化等方面应急管理保障要求。要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评估预案演练效果并及时修订完善预案。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由相关人员统一协调负责,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的连续性。要明确企业内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形成全面的、严格的应急管理网络。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检查与审核制度,定期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另外,还需与周边社区、周边企业和当地应急体系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

4、建设立体化、全覆盖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系统。钢铁企业要打造现有安防系统的“升级版”,综合利用无线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依托有线、无线、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整合已有的各数据中心、监控中心和消防控制中心,打破信息孤岛,动态监控、立体呈现厂区各生产单元的安全状态,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厂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系统,实现高效快速预警和分析研判风险事件,动态掌握事故发展态势,科学指挥和调度应急救援力量,精准实施应急处置,实现“传统应急”向“现代应急”的转变。

5、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应急演练。该钢铁企业在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过程中,也加大了风险管理意识,在冶炼风险管理过程中,结合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对员工的安排培训,对培训内容中涉及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识、风险控制等知识做好细化,重点加强日常的安全监控措施。在加强风险意识管理的各项培训中,要加强应急演练的力度,做好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做好风险的处理,及时反馈演练的结果,对常见的问题和关键风险行为方式,做好有效地整改,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

我国钢铁业发展快速,各种风险与不安全因素正在逐日增加,易引发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越是这样,就越需要钢铁企业对可能出现的生产安全事故未雨绸缪,对应急管理工作加以关注。新时代,要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立体化、全覆盖的应急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应急管理水平和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栋成,王 静,林国栋.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分析[J].金属冶炼管理,2021(7):135—136.

[2]王永超.探析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J].金属冶炼管理,2021(9):145—146.

[3]周玉炼.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探讨[J].低碳世界,2019,9(2):299—300.

[4] 方晓岭.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13):137一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