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中同质化竞争问题及差异化发展对策
丁志华
芜湖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安徽省 241005
城市群作为经济活动与人口分布高度集中的地理单元,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协调城市群发展进程、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但在具体实践中,多数城市群内部普遍存在着产业同构、功能重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这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还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区域协作效率低下等负面效应。针对这一现状,系统分析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同质化现象,探索切实可行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对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中同质化竞争的表现
1.1 产业布局同质化
当前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产业规划论证不足和差异化定位缺失的问题,各城市往往一窝蜂地扎堆发展所谓"朝阳产业"。以部分城市群为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热门领域成为多个城市竞相追逐的主导产业,这种同质化布局直接引发了产业集聚过度、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企业间陷入恶性竞争泥潭,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难以真正形成。
1.2 功能定位趋同
在区域发展规划实践中,城市集群内部各成员未能立足自身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及文化传统确立差异化的发展定位,反而盲目效仿,片面追求"全能型"发展路径。核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未能构建功能协同关系,均热衷于打造同质化的综合功能体系,包括金融枢纽、商贸节点、科技研发基地等,这种趋同化发展模式导致各城市特色优势被弱化,难以构建互补联动的功能网络。
1.3 基础设施建设重复
城市群中各行政单元为追求本地发展目标,在基础配套工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规划割裂现象,难以形成协同效应。特别是在交通网络、能源供应和水利工程等关键领域,经常出现投资重叠、技术规范不统一等状况。以部分城市群为例,毗邻行政区域内的航空枢纽与货运码头布局过于密集,服务功能高度同质化,导致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2 同质化竞争产生的原因
2.1 缺乏科学的规划理念
在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部分区域未能准确把握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延续了传统的发展思维模式,过度强调地方利益而忽略了区域整体效益。在具体规划编制时,对区域资源条件、产业现状、市场供需等关键要素缺乏全面评估和统筹考虑,未能基于城市群整体视角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和产业配置,造成各城市发展路径趋同,出现明显的同质化竞争态势。
2.2 行政体制分割的制约
在当前行政管理框架中,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隶属于不同行政辖区,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限和利益考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地方通常将重心放在本地经济指标提升和政策考核上,为争夺投资机会和建设项目,常常采取过度优惠措施展开无序竞争,却忽略了与邻近地区的协同发展。这种行政壁垒导致区域内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无法实现高效流通与合理配置,不仅制约了城市群整体协调发展,还进一步强化了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态势。
2.3 利益驱动和政绩考核导向
在现有经济格局中,各级地方政府普遍承受着经济增速与财税增收的双重压力,这使得部分城市将短期效益作为核心发展导向。部分行政主官出于个人晋升考量,复制其他地区发展路径,这种趋同化倾向进一步恶化了产业结构的雷同问题。
2.4 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
部分区域在开展空间布局与战略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量本地资源禀赋与独特优势,难以精准界定其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在产业布局与发展策略制定环节,存在论证不足、依据缺失的现象,盲目复制其
他地区的成功模式,未能立足本地实际进行特色化创新,最终造成区域发展模式高度雷同,陷入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
3 差异化发展对策
3.1 树立协同发展的规划理念
各地需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意识,明确自身在都市圈中的功能定位,优先考虑区域共同利益。在编制空间规划时,要注重跨区域协调配合,消除行政分割障碍,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优势整合。构建跨行政区的规划协作平台,联合制定都市圈发展策略、产业空间布局方案及重大基建项目规划,确保各城市发展路径与区域总体战略保持协调统一。
3.2 明确城市功能定位
立足不同地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文化传统等差异化特征,系统研判其竞争优势,精准确定特色化功能定位。核心城市需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技术研发、跨境交流等关键能力,增强区域引领效应;卫星城市则应依托本地特色,专注专业化制造、特色产业培育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构建与核心城市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型关系。
3.3 推动产业差异化发展
各城市需立足自身功能特点与产业禀赋,实施特色化产业发展路径,防止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支持城市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打造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升产业价值链层次与市场竞争实力。完善城市群内部产业协同机制,构建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3.4 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系统推进都市圈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确保交通、能源、水利及信息等领域的设施实现无缝对接与资源共享。重点完善城际交通网络连接,打造高效整合的立体交通网络,显著提升区域交通便捷程度。具体措施包括加速都市圈内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解决交通断点与拥堵问题;统筹规划航空港、海港等交通节点的发展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3.5 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
构建完善的跨区域协同机制是实现城市群特色化发展的关键支撑。设立专业化的城市群协调管理组织,主要职能包括处理区域发展中的核心矛盾,拟定具有约束力的政策框架与技术标准,并对各成员城市的发展进程实施动态监测与评估。创新区域利益分配模式,运用财税调节、环境价值补偿、产业承接激励等多元化手段,确保各参与主体在协作过程中的权益平衡,有效激发城市参与协同建设的主动性。深化城市间互动联系,形成制度化的对话协商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区域发展研讨会、市长圆桌会议等形式,及时解决区域协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城市间的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
总之,城市群空间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化竞争现象已成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瓶颈。深入剖析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机制后,建议从培育协同发展意识、精准定位城市职能、促进产业特色化布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协作体系等方面着手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这些举措对于破解同质化竞争困局、构建城市群内部合理分工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展望未来,各城市群需深刻认识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意义,通过系统施策实现空间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思路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4(13):35-37.
[2]陈伟,何蕾,周维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武汉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探 索与实践[J].城乡规划,2023,(06):91-98.
[3]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安全韧性[J]. 城乡规划,2023,(S1):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