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关键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分析

作者

张明贵

山东安宇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身份证:372422197306203212

引言

在能源变革浪潮下,电力工程堪称能源体系“脊梁”,既保供电又促转型,助力经济绿色前行。如今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旧有分段管理模式难御复杂风险。全过程管理应运而生,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将风控融入各环节。但现实困境凸显:风险识别迟缓、评估单调、应对零散,致使事故频出,危及质量、安全、进度与投资,损失惨重。故而,系统科学前瞻地管控关键风险,是提升管理水平、达成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扎根风险管理理论,紧扣行业走向与实操经验,深度剖析全过程管理里的风险类别及演变路径,匠心打造精准可行的应对良方,力求为电力工程高质量进阶贡献智识与范例,力破当下困局,领航行业新程。

一、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风险特征与演化机理

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是对项目全周期、全要素、全参与方进行有机协同与系统治理,其最大特征是风险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项目各阶段风险类型虽有侧重,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高度耦合和联动。政策与法律环境风险常常伴随项目初期至竣工阶段,受到国家能源战略调整、市场机制改革、土地审批、环保约束等多重影响。资金和财务风险则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资金筹措难、支付进度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直接影响项目进展。技术与设计风险主要体现在方案选择、技术创新、设备选型等方面,新技术应用和复杂工程地质环境带来较高的不确定性。供应链风险与采购管理风险在设备、材料、服务等关键节点尤为突出,全球化供应与本地化生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供应链脆弱性。施工与安全风险不仅涉及工程进度和人员健康,也关系到质量控制、应急管理和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环境与社会风险随项目绿色转型和社会参与度提升而日益突出,生态影响、公众舆情和社会稳定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演化机理表现为多元风险因素的耦合、传导与放大。单一环节的管理疏漏常常通过信息不畅、责任模糊、应对滞后等机制引发系统性风险。例如,设计失误可能导致施工变更和造价上升,资金风险会制约供应链稳定,政策风险往往伴随技术标准变化和投资回报预期调整。全过程管理强调将风险识别、评估与响应嵌入每个管理环节,通过多部门、多层级协同,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联动处置,有效防止风险事件的链式扩散和叠加放大。

二、关键风险的系统性识别与量化评估

科学的风险管理起点是全面、系统地识别潜在风险并进行量化评估。全过程管理要求以风险前置、动态监测为核心,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 识别各 托专家经验、历史数据、流程梳理、现场调研等多元信息来源,采用情景 建多维风险信息库。项目启动阶段重点关注政策法规、土地获取、资金筹集、 等风 险, 视技术适应性与创新性,采购阶段识别供应链薄弱环节,施工阶段关注安全、 阶段聚焦系统调试、验收及社会环境适应等风险。

风险评估则需基于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构建风险等级,采用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定量衡量不同风险对项目成本、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影响程度。全过程动态风险评估还要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反馈修正机制,实时采集和更新风险信息,结合项目进展适时调整风险应对优先级。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如BIM、GIS、大数据分析、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等,为风险识别和评估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智能支持,提高了风险监控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三、全过程管理下的风险应对策略与协同机制

全过程管理下,风险应对策略必须体现系统性、协同性与动态性。首先,要强化风险前置管理,推动风险管控重心前移,在项目前期开展全覆盖的风险扫描与方案优选。针对高概率高影响风险,设立专项小组,制定“一事一策”响应预案。过程管控强调多层级、跨专业协同,定期组织风险评审与动态复盘,通过建立风险台账、风险清单、风险地图等工具,实现风险信息全流程共享和实时更新。

合同管理是全过程风险应对的核心抓手。通过细化合同条款、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和激励约束措施,将外部风险转化为合同管理的内生变量。与供应链上下游建立共担共治机制,推动供应商参与项目风险预警与协同响应。施工阶段推行标准化、模块化和信息化管理,利用现场智能监控、物联网传感和移动终端,实现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全方位动态把控。资金与财务风险应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灵活支付机制和动态预算管理予以缓释。技术风险可通过多方案比选、关键技术论证、第三方评审和模拟仿真等手段加以规避和优化。

环境与社会风险应对需注重利益相关方沟通与社会责任履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风险评估,建立公众参与和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绿色施工和生态修复措施。信息化平台建设是实现全过程协同管控的基础,集成项目管理、BIM、风险预警等功能,实现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等多维度数据的智能采集、分析和共享,提升决策效率和响应能力。

四、典型案例分析与新兴技术赋能风险管理

我国电力工程实践中,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不断创新。以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例,项目团队通过全过程风险管理平台,实现从前期立项到施工运营的风险信息集成和动态追踪,对土地审批、移民安置、设备供应等高风险环节设置专责小组,确保关键节点风险早识别、早干预。在某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中,采用BIM 与物联网结合,实现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环境实时监控,大幅提升了施工安全与进度的可控性。部分新能源项目结合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对供应链环节实现信息透明和可追溯,有效降低了材料供应和合同履约风险。

实践彰显数字化、智能化于电力工程风险管理之效能,借新兴技术赋能,风险管控迈向智慧化新境。行业宜建学习型组织,锤炼专业与创新能力,推动管理从应急应变向前瞻预防、全周期治理跃升,开启电力工程智慧风控新篇章,护航项目稳健前行。

五、结语

电力工程全过程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系安全、效益与社会价值之关键。面对内外部变数,项目团队当具系统思维、风险意识与协同创新精神,筑就前瞻动态数字化风控体系。借完善识别评估机制、革新合同协同模式、强化信息平台及新技术应用,可增强抗风险力,促项目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展望前程,数字智能管理深化之际,此等风险管理必成行业转型核心驱动力,领航电力工程迈向新高度,为能源事业稳健前行保驾护航,开启智慧管控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洁.电力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2025,(25):31-33.

[2]惠文娟.电网企业基建工程成本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2025,(25):40-42.

[3]黄晓梅.工程项目实施中的造价风险管理策略探究[J].重庆建筑,2025,24(0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