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护岸防护施工措施

作者

解振珉 闫明 卢二军

1.徐州水润机电排灌有限公司;2.3.徐州市铜山区湖西地区水利工程管理所

1 水利河道常见护岸技术类型

1.1 坡式护岸

坡式护岸就是在自然地形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河岸坡度、合理调配物料等措施,使护岸结构达到一定的坡度。该设计的目的是加强河岸稳定性,抵抗水流冲刷,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问题。坡式护岸一般有自然坡式和人工坡式两种。自然坡式护岸采用植被与土壤等自然材料相结合,以植被覆盖、土石混合为保护方法,生态效益好。人工坡式护岸是由混凝土、石材和其他人造材料制成的,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

1.2 墙式护岸

墙式护岸是通过建造竖直或者接近竖直的墙体结构来抵抗水流对于河岸的冲刷与影响,保证河道及附近用地的安全。墙式护岸一般是用混凝土、钢材或者石材等人工材料制成,适合在城市河道、港口和水流较急地区使用。墙式护岸按设计形式及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重力式、悬臂式及锚固式护岸。

1.3 复合式护岸

复合式护岸综合坡式护岸、墙式护岸等多种护岸形式的优点,从而更好地适应水文、地质等复杂条件,增强护岸稳定性及抗冲刷能力。复合式护岸一般是由若干层材料与构造构成,既有土壤、植被等自然材料,又有混凝土、石材等人工材料。这一多元化设计既可以有效地抵抗水流对环境的冲刷,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2 水利河道护岸施工技术要点

2.1 导流围堰技术

在河道护岸工程施工前,首先要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此时,导流和围堰技术成为常用的方法。导流围堰作为水利施工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主要应用于河道治理时对水流进行控制,方便施工与养护。导流围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造临时性或者永久性围堰结构来改变水流方向与速度,确保施工区域干燥与安全。导流围堰一般用土石料、混凝土等适当材料制成,在具体选用材料时,要根据场地水文条件、地质情况和工程需要等因素合理选用。

施工时,技术人员首先要做细致的水文分析及地形勘测,合理地确定围堰最佳选址及设计方案。在设计围堰时,技术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流量、流速及潜在洪水风险等影响因素,保证围堰稳定、可靠。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围堰施工一般采取分段施工的措施,逐渐把水流引到既定通道内,降低环境扰动。在具体实践中,导流围堰施工工艺要点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要保证围堰密实,防止因水流渗漏而带来施工风险;二是对围堰进行加固处理,尤其当水流较强时,要采用相应支撑及锚固手段;三是加强围堰外围生态的保护,在建设期间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植被及水生生物造成影响,保证建设与生态协调发展。

2.2 河堤施工技术

河堤施工工艺通常由基础处理、堤体填筑、坡面修整和防护措施几个环节组成。首先,施工人员在河堤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做细致的地质勘察及水文分析。该阶段,技术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土壤承载能力、水流速度和可能洪水影响等进行评价,为后续建设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就基础处理而言,河堤基础需要夯实加固以保证有足够承载力。其次,堤体填筑是整个河堤建设中最核心的环节。在具体填筑施工中,填筑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及水文特征进行合理配比,当前常见的填筑材料有砂土、粘土及碎石。在填筑时,技术人员要分层施工,保证各层厚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压实措施增加堤体密实度及稳定性。最后,坡面修整在河堤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调节坡度与形状不仅可以提高堤体抗冲刷能力,还有利于植被生长与生态环境恢复。在堤体建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建立相关防护措施,例如护坡和排水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河堤防护效果。

2.3 三维土工网护坡施工技术

三维土工网护坡施工技术作为护岸防护的新方法,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使用,增强了护岸稳定性与生态适应性。该项技术主要是以三维土工网为基料,利用其特殊的结构与性能,有效地提高河岸抗冲刷能力与生态恢复功能。在具体施工中,首先,要合理选用土工网材料。三维土工网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抗压强度,能有效延缓水流冲刷护岸。在建造时,一般采用三维土工网结合土,并通过充填土及植物生长介质来形成稳定护坡结构。该结构既能够经受住水流的影响,又能够促进植被迅速生长,从而为水生生物的栖息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其次,要做好场地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对施工区域杂物、植被等的清理,保证土工网能很好地接触地基。技术人员要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三维土工网布设位置及形状。在铺设时,要保证土工网平整、密实,使防护效果最大化。再次,在填充材料选用中,施工单位应该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土壤或者其他生物材料进行填充,要确保填充物稳定,兼顾填充物生态友好。填筑后要及时适当压实,提高护坡承载能力及稳定性。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可以将草籽或者植被播撒到护坡表面,加速生态恢复进程,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最后,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期结束后,对植被生长情况及护坡稳定情况定期监测与养护,并且适时调整管理策略,从而保证护岸结构长期有效。经过科学合理地施工管理后,三维土工网护坡技术不但可以提升水利工程防护能力,还可以为可持续发展生态目标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水利河道护岸施工管理

3.1 质量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编制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确定每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及验收规范,确保施工过程可控、透明。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材料严格检测,保证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以免材料出现质量问题而造成工程隐患。在施工期间,要建立和完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安全风险。比如对于水流变化、地质条件以及其他外在因素,施工方要时刻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保证安全。另外,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同意识对于水利河道护岸工程至关重要,相关企业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演练来提高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在河道护岸工程建成后需要对护岸结构进行综合质量验收及后评估,从而保证护岸结构稳定耐久性。

3.2生态环境管理

施工单位要在工程前期开展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确定施工活动可能给周围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该评价不仅涉及水生生物及栖息地保护问题,而且还应注意施工期对周边植被及土壤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而为后续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支持。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友好措施,比如尽量减少在施工区域内挖掘土石方,以免扰动自然水流及水质。同时积极利用本地植物进行护坡绿化,通过利用本土植物既可以加强护岸稳定性,又可以给水生生物栖息空间有利于生态恢复。另外,在建设后期,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进行生态监测,对植被生长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进行追踪观测,从而适时调整管理策略,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3.3经济成本管理t

施工单位要对工程前期费用进行全面、细致地评估,合理编制预算,包括材料采购费用、人工费用和设备租赁等有关费用。通过对预算进行科学编制,能够为河道护岸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在河道护岸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要对各种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以保证实际支出符合预算。当检测到超支时,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快速的对其成因进行评估,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避免成本失控。优化施工工艺及流程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及设备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达到降低人工及材料成本的目的。最后,在工程项目建设结束时,要对工程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计算等,从而客观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同类工程经济决策起到借鉴作用。

4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措施对确保生态安全、增强防洪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坡式护岸、墙式护岸以及复合式护岸几种护岸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了河道护岸工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工程施工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 贾武生. 农田水利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技术探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2):235-237.

[2]张恒.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护坡关键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4):118-120.

[3]冷超.温江河河道治理工程堤防护岸施工要点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24,(06):21-23.

[4]韩鹏程,万里飞.农田水利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思考探讨[J].中华建设,2024,(0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