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生产托管助推农业现代化
张福星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付集镇人民政府 466225
摘要:本文基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践经验,农业生产托管发展情况,研究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关系,农业生产托管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区别。探讨了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农业生产托管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现代化
引言
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有序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问题。若能合理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并促进该模式中的各个环节顺畅进行,便能够有效保障农民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同时,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也能促使农业生产过程对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管理。
1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关系
根据哈尔滨市发布的《农业生产托管相关政策问答》,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由社会各类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的服务。与农业生产有联系,并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的活动,都可称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既包括经济、信息、技术等有形服务,也包括政治、法律等无形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综上所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包含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农业生产托管都是重要的经营方式,从实践来看,各地主要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2 加强现代化农业生产托管水平的具体措施
2.1完善保障措施
目前农业生产托管在与小农户合作方面仍有一定问题,多体现于农户多,资本少;风险大,利益低;田亩杂,机械庞大等问题。这就需要创新出更适合的融资方式,使更多资本融入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来,也可鼓励大农户集体建设生产托管组织,带动小农户的发展。并对农业托管保险机制加以完善,推动服务标准,督促有关部门制定符合当地的保障措施和规范,加强对服务价格的指导和服务情况的监督,降低生产托管中产生的风险,保障农户和承包组织的基本利益。承包商及各地政府要积极开展与小农户生产托管服务的有关工作,改变托管中田亩数量繁杂,承包商不愿托管的情况,使小农户与承包组织相互理解相互结合。也要鼓励那些服务质量高、效果好的托管组织,帮助其加强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建设,建立现代化托管生产经营一体化模式。
2.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要通过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措施,大力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农资、农机、农技等社会化服务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问题。关于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应该说政策是有的,但落实得不理想。在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方面,要根据本地区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当地重点支持开展托管的环节、模式等。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关系国计民生,要重点支持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托管;要按照补齐现代农业建设短板的要求以及农民群众的欢迎程度,确定本地区重点支持的托管环节和服务内容,例如统防统治、秸秆还田、地膜回收等;要依据当地农户的生产需求、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确定在本地区重点支持的托管模式,如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全程托管,等等。
2.3聚焦托管服务机制,突出模式多样化、标准化,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一是要全面开展大田托管服务,探索整村托管、全员入股、合作共建的新模式,加强生产性服务的标准化建设,让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可依。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托管服务组织,对品种、装备、技术、信息和人才资金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配置,从而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升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水平。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托管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紧密联结县乡两级、县乡村三级来搭建托管交易场所,畅通生产托管信息渠道,为解决信息资源不对称、无交易场所等问题提供帮助。三是要积极发展壮大农业托管服务组织,保障受托方的基本权益,在合同履行期间,保证依法享有培育、经营信托土地并取得相应收益的权利,通过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范围,加强对土地托管人的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引导托管主体参与农业保险,共建保险补贴机制,从而进一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四是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在委托土地价格方面,通过建立价格调整机制来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土地托管后的各类政策补贴,要明确用于农业,扩大生产,防止侵占或挪用,依法保障农民获得土地征收、占用补偿,为托管服务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2.4对托管模式展开全面监督
从不同区域涉及的托管工作来看,其托管质量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只有确保托管环节从初始阶段就能够受到严格监管,该模式的真正作用才能真正显现。首先,应及时建立农业生产托管的监督管理体系,并确保托管主体能够达到相应的资质水平,并为政府机构提供相关的参考凭证。同时,还应对负责机械作业任务的合作组织,提出相应的工作规范,确保该组织属于管理范畴,提高管理效率,才能确保托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可及时建立生产托管相关的市场机制,并对此市场的运作情况展开实时监督,确保其规范运作。风险机制还包括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科学预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防,确保经济损失能够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合同方面也应加强监管,最大限度的避免经济纠纷。
2.5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模式与领域
要实现农业资源共享利用和农业服务模式、服务领域多样化.一是建立多元服务主体融合发展模式—农业专业性或综合性服务公司,实行全产业链服务;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型专业合作社及联合体,实行“菜单式”托管或全程托管模式;供销合作社实行土地托管模式;村级服务组织实行单环节服务模式;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的专业大户,实行区域性家庭农场托管服务模式.二是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根据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农业生产托管逐步从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向特色农业产业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领域推进,从产中作业环节向产前、产后环节和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实现农林牧渔各产业领域的覆盖.
3 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前景
现阶段,我国正在利用政策以及相关补贴帮助农村实现现代化进步,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要着重对于农民生产经营进行培训,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带领农村从传统自给自足为主的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化、农产品产业化转变。现阶段,我国正逐渐加大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预算投入,利用相关政策,帮助农村生产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经营,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此外,伴随着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不断发展,经营主体也将从环节式向全程经营转变,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缓解农民农作物生产经营压力,实现高效生产的目的。未来的农业生产托管将成为我国实现农村区域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进一步提升农村综合实力,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4 结语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增加小农户土地科技含量,降低小农户经营成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土地增效,是我国实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民峰.农业生产托管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J].当代农机,2019(12):61-62.
[2]贾少锋.探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03):72-73.
[3]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统计年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71.
[4]河南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 打造农业生产要素车间 提升粮食品质[J].中国合作经济,2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