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AI 教学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研究
祁金凤 李笑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中图分类号:G642
1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民办学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形式,其办学质量与社会责任备受瞩目,只有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党的教育方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要求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人民,结合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AI)教学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AI 教学实现了技术创新与教育方针的有机统一,在此背景下,AI 教学技术是民办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课题。
2 民办学校AI 教学现状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盛行,AI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备受关注,当下民办学校 AI教学呈现出积极探索与快速发展的态势。AI 技术与民办教育教学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方面、教学方式与工具应用方面、教学管理方面、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合作与发展方面等已经开始融合发展。
2.1 课程与专业设置方面
许多民办高校开始设置人工智能相关通识课程,融合理论与实践、素养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 AI 核心理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常用 AI 工具操作技巧。同时,一些民办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进行了调整,在人工智能相关通识课程基础上,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 等专业课程与 AI 技术结合,设置“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升级迭代教学课程。
2.2 教学方式与工具应用方面
教师借助 AI 工具进行教学资源的创作,可根据教学大纲生成试题,给视频和音频起标题,还可实现视频自动切片、打字幕等,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AI 助教、AI 学情分析等智慧化工具,精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个性化分层教学提供支持。一些民办学校,根据自身院校的专业特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模拟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3 教学管理方面
借助AI 智能体辅助管理,通过大数据,针对学生在学习、考试和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提供详尽的解决方案,优化了教学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AI 辅助系统全程记录学生课堂提问、项目完成情况及问题解决过程,由算法自动完成学习成效评估,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4 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大部分民办院校教室正在进行 AI 改造,智慧教室覆盖率从 50% 跃升至 90% ,为 AI 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升级计算机算力平台,优化服务器和显卡,为 AI 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2.5 合作与发展方面
一些民办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开发符合自身院校特点的智慧校园 APP和“AI 填报志愿系统”等,但校企合作仍有待发展。
3 民办学校AI 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办学校教育方针的改革,部分民办学校的教学效果有一定成效,AI 教学在辅助教学中确实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于 AI 设备的使用问题、AI 教学设备与学校课程体系适配度问题、AI 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问题、AI 教学过程中数据安全与数据管理问题、过度使用AI 技术的人文健康问题等。
3.1 教师 AI 教学能力问题
教师作为 AI 教学的实施主体,普遍存在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仅将 AI 工具用于简单的PPT 课件制作或者课堂考勤,无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方面的功能。此外,学校缺乏针对 AI 教学的系统培训,教师面对复杂的 AI 教学软件,因操作不熟练、功能不熟悉,影响课堂效率。
3.2 AI 教学设备适配度问题
民办学校资金实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校虽购置 AI 教学设备,但因预算有限,仅配备基础硬件,缺乏大数据分析平台、AI 虚拟助教等高端设备。同时,AI 教学资源与学校课程体系适配度低,有限的 AI 课程资源难以满足民办学校特色化办学需求,难以找到匹配的 AI教学内容。
3.3 AI 教学因材施教问题
AI 教学内容多以标准化课程为主,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缺乏对学生个体学习节奏和消化能力的考量。AI 教学会加速上课进度,部分学生会出现更不上进度,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从而难以深入掌握知识,更无法实现深度学习,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难以达成以学生为中心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4 数据安全与管理风险问题
AI 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学生学习数据、个人信息等敏感数据,但民办学校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普遍不完善。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数据管理人员和安全防护技术,存在数据泄露、被篡改等风险。对于 AI 教学效果的评估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判断 AI 教学是否真正提升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后续教学改进。
3.5 技术依赖与人文健康问题
部分民办学校为凸显办学特色与科技实力,可能会出现盲目追求 AI 教学的“科技感”的现象,过度依赖设备,简单粗暴地将传统课堂简单替换为 AI 授课,可能会导致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减少,人文关怀缺失,缺乏真实人际交往的学习场景,阻碍学生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创新创造等社会能力的发展。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学生长时间注视屏幕,也会引发视力下降、颈椎疲劳等健康问题。
4 民办学校AI 教学改进措施
民办学校在 AI 教学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多重交织的挑战,然而这些难题并非无法破解,存在诸多针对性的优化方法。
4.1 提升教师 AI 教学能力
教师 AI 素养参差不齐,根据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和教学经验,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效率。对于基础薄弱的教师,重点培训 AI 工具的基础操作和简单应用。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提供 AI 教学设计、数据分析等进阶课程。并设立 AI 教学创新项目,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参与AI 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优化资源配置与开发
市面上 AI 教育资源质量良莠不齐,与民办学校实际学情适配度欠佳,民办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 AI 教学资源采购计划。优先保障基础 AI 教学设备的稳定运行,逐步引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能测评系统等进阶设备。尝试结合学校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与教育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定制符合自身院校的 AI 教学资源,提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适配性。
4.3 创新 AI 教学模式
利用 AI 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内容推荐,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明确 AI 在教学中的辅助定位,推动人机协同教学,将 AI 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AI 为补充工具,提供实时学习反馈和个性化指导;课后通过AI 软件进行作业批改和学习跟踪,实现“人机协同”的高效教学。
4.4 强化数据安全与管理
随着 AI 教学普及,学生数据收集与使用频率激增,数据泄露风险显著提升。民办学校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数据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责任主体,完善数据安全体系,加强数据安全技术防护。制定多维度的 AI 教学评估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实现 AI 教学的持续优化和改进。政府制定针对民办学校的 AI 教学技术规范与安全标准,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数据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4]。
4.5 促进人机协同
民办学校应强化“AI 技术辅助教学”的核心定位,明确 AI 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非课堂主体,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将 AI 技术与传统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个性化指导深度融合。构建“AI 预学 + 教师精讲 + 师生互动”的模式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减少学生因过度依赖技术而产生的社交障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AI 技术的利弊,培养自律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合理规划课程安排,增加户外实践、体育锻炼等课程比重,缓解学生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视力与颈椎问题。
5 AI 教学与教育方针的结合路径
针对学校教学问题,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核心,聚焦民办学校的特殊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途径,强调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并重,创新研究方法,通过长期跟踪与动态调整,为民办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5.1 课程优化融合策略
利用 AI 技术挖掘各学科课程中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针要素的结合点,研究开发融合课程资源的方法与流程。探索 AI 支持下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的机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学习中接受到符合方针要求的全面教育。
5.2 教学方法创新融合路径
构建 AI 驱动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将党的教育方针所倡导的价值观、实践能力培养等融入虚拟教学情境,研究学生在该模式下的学习体验与成长效果。设计基于 AI 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通过智能分组、过程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合作中践行方针要求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培养。
5.3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帮助民办学校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时代特色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同时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5.4 助力政府政策完善
政府可依据实施途径研究,优化对民办学校的政策引导与监督机制 [5],完善评价体系,合理分配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需求。
6 结束语
民办学校将 AI 教学与党的教育方针深度融合,是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必然选择,更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通过梳理民办学校的 AI 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教师 AI 教学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开发、创新 AI 教学模式、强化数据安全与管理、促进人机协同等措施。
面向未来,民办教育机构需以政策为引领,构建 AI 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以育人为核心,开发兼具技术先进性与价值导向性的教学场景;以师资为纽带,打造懂技术、守初心的教师队伍,确保 AI 技术始终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期待后续研究能在 AI 教育伦理规范、长效评价机制等领域展开更深入探讨,为新时代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参考文献:
[1] 刘念. 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 19(18): 285-28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 年 )》[J]. 国际人才交流 ,2025,(2): 1-5.
[3] 吴凯 , 付倩 . 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5): 12-17+23.
[4] 刘永立.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5, 21(11):28-30.
[5] 郝清杰. 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J]. 江苏高教, 2025,(04):8-17.
作者简介:李笑(1998-),女,汉族,河南省永城市人,助教,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筹学与控制论。
祁金凤(1997—),女,河南永城市人,助教,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筹学图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