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创新作业设计
马玲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和内容已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作业设计,给学生布置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的作业,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作业,融合
信息时代下,语文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它不仅有效地丰富了知识的阐述方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新的师生互动平台,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补充和延伸,在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作业仅限于书本内容,要么重复抄写字词,要么完成练习,形式机械单一,作业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实践性等。因此,现在学生开始讨厌作业,因为作业问题而变得厌学。基于这种感觉和认识,我在想为什么不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作业设计中呢?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作业的浓厚兴趣和完成作业任务的主动性。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通过长期的实践,我有以下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预习作业的融合
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并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离开教师之后能否自己看书、写作,从而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学科。工作中,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都会布置作者及背景相关资料的抄写、朗读课文等预习作业,但学生觉得这样的预习作业没有趣,做还是不做、怎么做,老师都看不到,实际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顺应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课后借助自己感兴趣网络信息渠道进行预习,提高预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积累型作业的融合
小学生语文学习要注重知识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设计的积累作业形式是反复背诵和机械抄写,这种知识积累的方式大大削弱了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总是惊叹学生对电脑游戏的热衷,其实仔细想想,作业为什么不能变成游戏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语文作业的形式更新颖,使作业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入、更形象、更直观,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作业从枯燥无聊而变得趣味满满。
三、信息技术与阅读和习作作业的融合
1.利用QQ群、网上论坛等推进阅读深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必须同时兼修课内课外。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入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但由于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很难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于是,我用QQ群直播的形式,让学生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疑问和感悟,学生在群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加深。
为了提升阅读理解的教学,教师还可以设计“美文鉴赏”的作业,把搜集到的一些优美的文章,作为赏析的范文,放在班级群里,让学生通过跟帖讨论的形式从美文中汲取营养,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2.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提升习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不管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学生在写作时都要注重自己真实感受的表达。但实际上,一些小学生一写作文就看作文书,上网查“资料”,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写不出来。这与小学生不重视观察生活、不擅长记录有很大关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生活这门大课融入到习作这门小课中来。比如周末,我会给学生布置“微信发圈”的作业,具体来说,就是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拍几张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同时输入一些文字来配合照片,解说照片主题。这种微信发圈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同学们观察身边的人、事、环境,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积累素材的习惯,这样他们在习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另外,可以利用微博开展班级日志创作大赛,记录校园里、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发现并积累身边真实的素材。这样,把网络技术作为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载体,在相互改进、相互评价、切磋琢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网站上刊登一些学生的作文,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通过网站论坛对作品进行评价。由此,学生创作交流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同时也交流了情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实践型作业的融合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更表现在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传统的作业模式以笔写为主,而且作业内容封闭,仅限于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的作业过程,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时应注重视加强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势,灵活设计实践性作业。目前网络沟通方式普及,学生可以将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探究延伸到课堂之外,班级博客、00群,微博,都能够进行进深入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借助点赞,优化作业成果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想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小学生的表现欲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比如一些网络展示作业,我会提醒同学们去浏览,并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下发表评论和点赞。很多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点赞了十分高兴,从而就有了主动做作业的动力。
总之,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语文作业,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尊重科技,加强信息技术与作业设计融合的研究,创新作业模式,设计出有趣高效的语文作业,提高学生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在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合理安排小学生上网的时间,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课后学习的良好载体。
参考文献:
[1]薛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作业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2-20
[2]王秀娟: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07
[3]鲍弢: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新尝试[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5-05-28
[4]刘伟: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J].教育·教学科研;2019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