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使小学生在美术项目化活动中深度探索
俞冬冬
宁海县城东小学 315600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凸显学生教学主体理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教师开展项目化美术教学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从而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标。本文解读项目化教学内涵及深度学习内涵,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适配性,以《“美”妆--瓶子变个样》为例分析探讨如何促使学生在美术项目化教学活动中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深度学习;应用策略
前言:项目化小学美术课堂相较于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来说,更加注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项目化课堂中进行自主建构,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和探索行为真正发生。解决学生在传统美术课堂中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及学习浅层化的问题,促使学生在项目化美术课堂中全面欣赏、深刻感悟、全面思考、创新创意、认真实践,促使其在深度学习中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更加扎实的技能。
一、项目化教学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以下是关于项目化教学内涵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形式、教学特点及教学评价。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主体和中心,教师通过促使学社工通过分析项目、任务分解实施、完成总项目等过程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项目化教学方式包括促使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在行动中学习;项目化学习特点包括计划性、完整性、实践性及自主性;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教学评价作为收尾,借助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
二、深度学习内涵
本文提及的深度学习特指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充分在学习与探索活动中应用自己的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及价值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既有利于促使学生收获更多知识与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等浅层学习现象,转而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小学美术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适配性
1.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结合
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具备极强的审美技巧。学生能够从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而项目化美术课堂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将审美感受落地的平台,如,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成审美迁移创作任务,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结合,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与项目化教学之间在审美层面存在较高的适配性。
2.艺术理解与表现的结合
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不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同时在美术学习中形成独特的艺术理解,如果学生无法及时将自己的艺术理解体现在美术作品中,那么这种艺术理解就会慢慢在学生脑海中淡化,从而影响学生美术学习有效性。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色号项目化课堂有利于学生及时将艺术理解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如,小学美术教师可尝试在美术教学中效仿语文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完成课堂“学后感”艺术创作任务,从而实现学生艺术理解与艺术变现的结合。可见,小学美术课堂与项目化课堂在艺术表现层面具备较高的适配性。
3.艺术创意与实践的结合
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名家美术作品等素材中汲取到创作灵感,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创意,教师唯有及时为学生创设艺术实践机会才能使学生艺术创意落地,从而增强学生艺术创作信心。项目化美术课堂下,教师会依据教材为学生设计相关项目任务,促使学生将艺术创意落实到项目任务实践中,实现艺术创意与实践的结合。可见,小学美术与项目化课堂之间在艺术创意与实践层面具备较高适配性。
4.文化理解与宣传的结合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较为注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使学生理解、继承、应用美术作品或生活中蕴含历史文化、文学文化或民俗文化等文化。教师在项目化课堂中为学生布置文化主题艺术品创作任务,有利于学生及时将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的文化理解应用到艺术品创作中,借助艺术品实现文化宣传。可见,小学美术与项目化课堂在文化理解与应用层面具备较高适配性。
四、如何促使学生在美术项目化教学活动中深度学习
1.深读教材,提炼项目化教学目标
项目化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行动指引,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借助项目化教学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就要首先制定清晰、具体的项目化教学目标。教师设计项目化教学目标时需要先行研读艺术新课标及深刻阅读分析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指引、参考具体的教材内容,制定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
以《瓶子变个样》为例,该章节中展示了不同的瓶绘艺术作品或艺术作品对“瓶子”形象的应用;讲述了瓶绘艺术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瓶绘艺术,完成瓶绘艺术创作。基于此,教师可基于艺术新课标的引领及教材实际内容,设计项目化教学目标如下:(1)增强学生艺术鉴赏素养;(2)提升学生瓶绘技能;(3)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之后,教师基于此目标创设如下项目化课堂任务:劳动节就要到了,请你们以“劳动使我快乐”为主题尽心瓶绘艺术品创作。
2.为学生支点促使其深度探索
小学美术教师要借助项目化课堂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就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学习支点,促使学生从支点出发进行主动而深刻的学习和探索。教师在项目化课堂中为学生布置好总的项目任务之后,需要带领学生对总项目任务进行细分,使其形成数个子任务链,并按照任务链的内在逻辑练习有序开展深度探索式学习。如
以《瓶子变个样》为例,教师在相关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了绘制“劳动使我快乐”主题项目任务,学生知晓总任务后,教师即可带领学生对总任务进行细分,如,教师将总任务细分如下:(1)认真观察教材中及多媒体设备中展示的多样化瓶绘艺术品,从造型、颜色、光影和技术等层面感受艺术之美;(2)学习教材中展示的瓶绘步骤及方法;(3)搜索整合与劳动相关的艺术素材;(4)紧扣“劳动使我快乐”主题,使用相关元素完成瓶绘艺术创作。之后,教师即可以子任务为支点促使学生深度探索和积极实践。
3.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
教师带学生划分好子任务之后即可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进行深度探索与积极实践。如,教师可使用全息投影技术在教室内创设“瓶绘艺术创作工作室”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情境中扮演设计师角色完成主体瓶绘艺术创作任务。
在此情境中,学生从总任务主线及子任务目标出发,从完成任务所需的条件与技能出发,依据教材进行瓶绘艺术品鉴赏及瓶绘艺术技能进行自主探索与练习,教师则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入手,进行深刻的摸索与练习,直至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对瓶绘艺术品进行观察,体会瓶绘艺术品色彩之美、造型之美及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优秀艺术文化,在此过程中形成审美感受、艺术创意和文化理解,并及时将这些素养应用到“劳动使我快乐”主题瓶绘艺术创作之中,完成主体 瓶绘艺术创作,提升自身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及经验。
结语:小学美术与项目化课堂之间有着较高的适配性,教师在构建项目化美术课堂时需要首先依据新课标确认清晰、具体的项目任务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总任务、细分子任务链,使用创新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深度探索及积极实践,从而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墨墨.情境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深度学习优化策略探究[J].新智慧, 2023(31):83-84.
[2]连照英.真实情境下小学美术深度学习教学方法研究[J]. 2020.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0.03.519.
[3]美术.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研究[D].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