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域下幼儿园慧爱课程探索
喻丹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街道环北幼儿园 226400
引言:随着教育公平理念推进,融合教育已成为当代特殊教育重要发展方向。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关键期,对特殊儿童实施科学有效教育干预具有重大意义;慧爱课程是种新型教育模式,致力于将融合理念与特殊教育有机结合,为特殊儿童提供更适切教育服务。探究基于融合视域探索幼儿园慧爱课程实践路径,旨在构建一套符合特殊儿童发展规律与需求课程体系,促进全体幼儿共同成长,为推动我国幼儿园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融合环境中幼儿园特殊教育课程定位与目标构建
融合环境中幼儿园特殊教育课程定位应突破传统隔离式教育模式,转向全纳共融理念,强调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生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慧爱课程是融合教育重要载体,其核心定位在于构建包容性学习环境,关注特殊儿童个体差异,注重能力培养与心理支持并重。从横向维度看课程应涵盖认知、语言等全面发展领域;从纵向维度看课程设计需遵循特殊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实现螺旋式上升。课程定位应体现融合性、个别化、发展性三大特征,既确保特殊儿童充分融入集体生活又尊重个体发展特点,同时关注长远发展需求。在教育哲学层面慧爱课程强调尊重多元、欣赏差异,将特殊教育融入普通教育主流打破边界,共建和谐教育生态。
慧爱课程目标构建应遵循科学性、可达性、层次性原则,形成多层次目标体系。宏观目标着眼促进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培养基本生活技能与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与归属感;中观目标聚焦各领域能力培养,包括语言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微观目标则细化为具体行为表现,如“能主动与同伴交流”“能完成简单自理活动”等。目标设定应重视个别差异,实行弹性化管理为每位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同时目标构建过程应注重多方参与,汇集教师、家长等各方智慧共同评估儿童现状确定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目标。
二、融合理念下幼儿园特殊教育内容选择与活动设计
融合理念下幼儿园特殊教育内容选择应秉持多元包容原则,注重普适性与特殊性平衡。内容构建应立足于全人发展理念,涵盖认知学习、语言表达等多维领域,形成全面均衡课程体系。认知领域重点培养基础概念理解、观察分析等能力;语言领域关注理解表达、沟通交流等基本技能;社会情感领域强调人际互动、规则意识等核心素养;身体领域着重感觉统合、精细动作等基本功能。内容选择应注重生活化、趣味性、实用性,从儿童真实生活情境出发选取贴近儿童经验素材,确保学习内容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达性。内容安排应体现渐进性与螺旋式上升特点,基于儿童已有经验逐步拓展深化确保学习连贯性;内容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特殊儿童认知特点与学习风格,适当调整难度与呈现方式,实现普通课程合理调适。
活动设计是内容实施关键环节,应遵循趣味性、参与性、开放性原则。游戏是主要活动形式应充分考虑特殊儿童参与可能性,设计多层次游戏规则与角色确保不同能力水平儿童均能参与其中。区域活动设计应提供丰富材料与工具,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支持儿童自主探索;集体活动设计应灵活运用多感官刺激,通过视觉提示、触觉体验等多种途径呈现信息,满足不同学习风格需求。活动组织应注重时间安排弹性化,允许特殊儿童根据自身节奏参与学习;空间布置应考虑无障碍设计确保活动环境适宜。活动设计应重视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互动机会,通过伙伴学习、协作游戏等形式促进融合,培养相互理解与尊重。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合背景下幼儿园特殊教育评价机制与支持系统
融合背景下幼儿园特殊教育评价机制应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立体评价体系。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关注儿童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水平,采用动态评估方法定期记录儿童表现变化,形成连续性评价;评价内容应全面涵盖认知、语言等各领域发展状况,同时重视学习兴趣、态度等过程性因素。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从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儿童发展状况;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结合观察记录、作品分析等多种手段收集丰富评价信息。评价工具设计应考虑特殊儿童特点,针对不同障碍类型开发适切评价量表与评分标准,确保评价公平合理。评价结果应注重反馈与应用,一方面及时向儿童提供积极鼓励性反馈,增强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将评价结果用于指导教学调整与个别化方案修订,形成评教互促良性循环。
支持系统构建是融合教育成功实施关键保障,应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支持网络。人力资源支持方面应建立由普通教师、特教教师等组成专业团队,明确分工协作机制,定期开展案例研讨与经验交流;物质资源支持方面应配备适合特殊儿童使用辅助器材与教具,创设无障碍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学习材料。制度支持方面应建立弹性入学制度、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度等,为融合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家校合作支持也至关重要,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开展家长培训与指导,促进家园教育一致性。社区支持网络同样不可或缺,应联结社区医疗、康复等资源,为特殊儿童提供综合服务。技术支持层面应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与辅助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突破教育障碍;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是支持系统稳定运行基础,应争取相关部门政策倾斜与专项经费支持,确保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
结论:融合视域下幼儿园慧爱课程探索需秉持全纳理念,从课程定位与目标构建、内容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机制与支持系统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思考。实践中应强调课程弹性与个别化,关注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尊重多元发展需求。
慧爱课程建设应打破教育壁垒构建包容性学习环境,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还应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完善多方协作机制,形成家园社区合力。未来应当进一步探索不同障碍类型幼儿融合教育策略,深化课程实践探索,推动融合教育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郝飞 . 五育融合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探索 [J]. 环球慈善 ,2024(3):0181-0183.
[2] 曹深 陆振华 . 在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探索 [J].2024.
[3] 任晓华 . 借助融合教育理念 , 引导特殊孩子在幼儿园里积极 参与课程活动 [J]. 明日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