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高中语文拔尖创新人才深度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陈梦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641000
引言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型。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具备深刻的思想理解能力、独立的判断意识与系统的文化素养。而深度阅读能力正是连接知识与思维、文本与现实的核心桥梁。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多以课本篇章为主,阅读方式以碎片化、功利性、应试性为特征,学生虽掌握了解题技巧,却往往缺乏对作品整体结构、艺术风格及深层价值的深入认知。尤其对于学习能力强、求知欲强的拔尖学生而言,这种阅读方式极易压抑其独立思考与深度探究的欲望,制约其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视角的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在拔尖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传统篇章教学,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文本整体结构,分析人物发展脉络,理解情节演进逻辑,并在广阔的语境中探讨作品主旨与文化意蕴。对于拔尖学生而言,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其思维维度,还能有效激发其探究兴趣与批判意识。首先,整本书阅读强调文学作品的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化的文本认知框架,从而在宏观上掌握叙事结构、主题设置与情感走向。拔尖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主动调动既有知识储备,将阅读体验上升为文化理解与价值辨析。其次,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场域。完整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情节发展的多义性、叙事视角的转换性都为学生提出问题、发现矛盾、形成见解提供了丰富素材,从而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表达观点。
二、高中拔尖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与深层原因
尽管整本书阅读在理论上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面临不少挑战。尤其是在拔尖学生群体中,由于教学机制、评价体系与阅读指导的局限,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仍存在多重障碍。首先,选书标准缺乏系统指导,部分学校和教师在选择整本书时更多基于经典地位或教材规定,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认知层次与学术挑战度,导致阅读缺乏个性化、层次化支持。拔尖学生由于认知发展较快,若阅读材料挑战性不足,往往缺乏持续阅读的动力,深度阅读无法真正生成。其次,阅读指导模式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讲解—分析—答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整本书教学,未能构建探究式、合作式、批判式的阅读路径,使学生虽然完成了阅读任务,却未能实现思维提升与能力转化。
三、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整本书深度阅读课程体系的策略
为有效发挥整本书阅读在拔尖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价值,必须在课程设计上建立系统化、层次化、挑战性与支持性并存的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目标上,应明确整本书阅读不仅是对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是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意识与文化理解力的系统训练,应通过设置具体的阅读任务与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作品展开深度思维。其次,在书目选择上应突出“经典性 + 多元性+ 开放性”的原则,既要涵盖中外文学经典、哲学思想文本,也要引入科幻、非虚构、文化批评等多样文本,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边界与认知深度。对于拔尖学生,可引导其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提升其综合分析与文本迁移能力。
四、拔尖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组织与评价机制优化路径
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设计,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与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支撑。在教学组织方面,应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时间的限制,通过“主题阅读月”“跨学科阅读周”“研究性学习任务”等方式将整本书阅读嵌入学校课程时间结构中,为拔尖学生提供系统性学习时间保障。同时,应建立跨年级、跨班级的阅读共同体与学习小组,打破班级界限,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交流、碰撞与生成。在评价方面,应构建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问题意识、文本理解与表达创新,评价方式可以包括阅读档案袋、主题研究报告、阅读对话录、创意写作、模拟辩论等形式,实现从“评结果”向“评过程 + 评能力”转变。
五、案例引导与实践路径中的多元融合与长效机制构建
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推进中,应重视典型案例的引导作用与实践路径的系统构建。以某省重点中学为例,在“整本书阅读驱动高中语文拔尖学生深度思维提升”实验项目中,学校设立“拔尖语文阅读课程组”,专为学业能力强、阅读兴趣高的学生开设整本书专题课程,围绕《堂吉诃德》《追风筝的人》《悲惨世界》《活着》等中外经典,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与专题化批判。在课程实施中采用“问题导向 + 成果导向”的项目式路径,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社会问题、道德议题、人性探讨等核心问题设计小课题,最终以演讲、剧本创作、学术论文等多样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取得显著效果
结论
整本书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拔尖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其价值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与语文视野,更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与文化理解能力,推动其实现从“学习文本”到“生成思想”的转变。本文在分析整本书阅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课程构建、教学路径、评价优化到制度保障的一体化实践策略,力图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系统支持与可持续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继平.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 赖霜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 ,2021.DOI:10.27347/d.cnki.gssdu.2021.000922.
[3] 邓竞一 .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DOI:10.27064/d.cnki.ghasu.2022.0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