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教材中安全教育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

作者

李改红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

一、 安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意义与基础

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学生安全成长的现实需要,也具备坚实的教材内容基础和实践可行性。

(一)融合的必要性与价值

保障学生安全是其学习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在英语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渗透安全教育,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价值。首先,这种方式融合自然流畅。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会自然接触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场景和话题,从而在语言学习的语境中理解和记忆安全要点。这种方式比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或说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减少抵触感。其次,安全问题本身是学生普遍关心且与其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现实议题。利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居家安全等学生熟悉且关注的话题作为英语学习的语境和素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表达的意愿,使他们感受到所学英语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动机。此外,将安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也体现了英语学科更广泛的教育价值。它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认识生命的宝贵,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态度,丰富了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内容的契合性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编排和结构特点为安全教育的有效融入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方面,教材的单元主题设计大多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展开,例如上学与交通、家庭生活、户外活动与游玩、健康与饮食、学校规则等。这些主题本身就天然地与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点相关联,为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安全教育提供了丰富而自然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教材中系统教授的语言功能与安全教育所需的表达方式高度契合。例如,提出建议与忠告,发出警告、描述紧急情况以及寻求帮助等功能项目,正是传达安全常识、指导安全行为、应对突发状况最常用和最直接的语言形式。同时,教材中丰富的插图和照片,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各种生活场景,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识别潜在风险,讨论安全行为和应对措施提供了有力的视觉支持。这些素材共同构成了教材中蕴含的宝贵安全教育资源和实施基础。

二、 教材中安全教育元素的挖掘方法

在英语课堂上有效实施安全教育,教师首先需要掌握从教材中系统识别和提取相关元素的方法。

(一)按主题单元梳理显性元素

教师应通览教材,重点梳理那些与学生生活安全直接相关的单元主题,找出其中明确提及的安全知识点。例如,在涉及交通与出行的单元中,通常可以找到关于交通工具、交通规则以及安全行为的词汇和表达。在健康与生活主题单元,内容往往涵盖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安全和居家安全常识等。在天气与环境或安全相关单元,教材会引入天气安全词汇及基本的应对措施。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课文内容、对话文本以及配套练习,将这些显性的安全元素清晰地识别并标注出来,作为后续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从语言功能和情境中发掘隐性元素

除了显而易见的主题内容,教师还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教材语言功能的运用和情境的创设中,发掘潜在的安全教育契机。例如,教材中频繁出现的用于表达规则和义务的句型结构,教师需特别留意其中是否隐含了重要的安全要求。在教授这些语言形式的同时,应深入阐释其背后的安全原理和必要性,使学生不仅知道“要这样做”,更理解“为什么必须这样做”。教材中教授的表达困境和求助的语句,是学生在真实危险中可能用到的关键生存语言。教师应特别强调这些句子的实用价值,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造模拟情境进行演练。另外,教材中丰富的插图是常被忽视的宝贵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细节、识别图中的安全标识并理解其含义。这种基于图片的互动观察和讨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和情境判断能力。

(三)建立教学资源索引

为了便于日常教学规划和实施,教师可整理一份“教材安全教育资源索引”。这份索引可以按教材单元或册次进行组织,清晰地列出每个部分所包含的安全知识点,注明其所在的教材位置和呈现形式,并简要记录可关联的教学活动思路。建立这样一份索引,能帮助教师在备课时快速定位所需资源,确保安全教育能够持续、有计划地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 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成功挖掘出教材中的安全元素后,关键在于通过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其自然、流畅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一)深化教材理解与讨论

在进行常规的课文讲解时,遇到涉及安全的内容,教师应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在学习表达安全规则的句子时,除了讲解其语言结构,更重要的是追问学生规则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促使学生理解安全逻辑,增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在利用教材插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场景和人物行为,分析其安全性,讨论正确的做法及其原因。通过这种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深入讨论,将语言学习与安全认知的提升有机融合。

(二)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

设计模拟真实的安全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安全问题,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角色扮演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设置多种情景,如迷路求助、应对陌生人。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在模拟的情境下运用目标语言处理安全问题。情景短剧创作与表演也是很好的形式。学生可以分组围绕特定的安全主题,利用学过的相关词汇和句型编写并表演短剧。安全标识 / 海报设计活动则将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让学生为校园内特定场所设计英文安全提示标语或宣传海报,完成后用英语向同学解释其设计意图和安全依据。这种活动深化了学生对环境安全的认识。

(三)适度拓展与项目引导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外部资源或设计小型项目任务。补充资源如安全主题的英文儿歌、简短的动画片或公益广告、简单的安全知识绘本等,观看或阅读后组织简短的课堂讨论或问答。小型探究项目能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例如,开展“校园安全隐患观察”项目:学生分组在校园内寻找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用简单的英语记录问题,讨论改进建议,并用英语简单汇报。这类项目将英语学习、安全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现行小学英语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系统梳理其中的安全元素,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情境,组织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将安全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增强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更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在掌握语言的同时,真正学会保护自己。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然、有效地融入安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实践,值得广大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探索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莉萍 . 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安全教育的路径探析[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2022(05): 61-65.

[2] 陈 明, 刘 芳 .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教材安全教育资源分析与利用 [J]. 基础教育课程 , 2021(22): 45-50.

[3] 李海霞. 安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 校园英语,2023(10): 178-180.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安全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 2024-JKLX-241)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