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对幼儿亲自然行为养成的影响及优化路径
何梦佼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蓬欣幼儿园 215300
一、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儿童逐渐远离自然,出现 “自然缺失症” 等问题。而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开展自然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培养其对自然的认知、情感与行为习惯。亲自然行为是指个体与自然环境积极互动、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倾向。研究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对幼儿亲自然行为养成的影响及优化路径,对于充分发挥乡村教育资源优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然教育与幼儿亲自然行为的内涵
(一)自然教育的内涵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在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涵盖观察动植物生长、参与简单的农事劳动、探索自然现象等内容,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学习与成长。
(二)幼儿亲自然行为的内涵
幼儿亲自然行为主要包括对自然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爱护自然环境、主动参与与自然相关的活动等。亲自然行为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三、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对幼儿亲自然行为养成的影响
(一)提升幼儿对自然的认知
乡村幼儿园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如组织幼儿观察四季变化中植物的生长形态、动物的生活习性,能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通过亲身参与,幼儿可以认识不同的植物名称、生长周期,了解动物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这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书本教学更能加深幼儿对自然的理解,丰富他们的自然知识储备。例如,在观察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清晰地看到种子从发芽、生长到成熟的全过程,从而对植物的生命过程有更深刻的认知。
(二)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情感
在自然教育活动中,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漫步在乡间小道,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鸟儿的鸣叫,触摸花草树木的纹理,这些体验能够激发幼儿内心对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当幼儿亲手种植一株植物,看着它在自己的照料下茁壮成长时,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三)塑造幼儿亲自然行为习惯
乡村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将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参与自然教育活动,幼儿会逐渐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主动参与自然保护等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在组织幼儿进行 “自然小卫士” 活动中,幼儿会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保护小动物的栖息地,这些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有助于亲自然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现存问题
(一)自然教育课程设计不系统
目前,许多乡村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活动内容往往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难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教师在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时,多以临时组织、简单观察为主,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无法充分发挥自然教育对幼儿亲自然行为养成的促进作用。
(二)师资力量薄弱
乡村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自然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部分教师对自然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在组织自然教育活动时,难以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索和学习。此外,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导致自然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家园合作不足
家长对自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家庭中未能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然教育支持。部分家长更关注幼儿的文化知识学习,忽视了自然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此外,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影响了幼儿亲自然行为养成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五、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的优化路径
(一)构建系统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乡村幼儿园应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幼儿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系统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将幼儿亲自然行为养成的不同阶段目标细化到各个年龄段的课程中。例如,小班可以以认识常见的自然事物为主,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中班则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自然探索活动,提升观察和动手能力;大班开展更深入的自然研究项目,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环保意识。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自然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自然教育专题培训、研讨会和实践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自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鼓励教师开展自然教育教学研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创新自然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同时,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减轻工作负担,为教师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时间和资源保障。
(三)强化家园合作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自然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自然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亲子自然探索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引导家长在家庭中支持和配合幼儿的自然教育。建立家园沟通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自然教育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自然体验,共同促进幼儿亲自然行为的养成。
六、结论
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对幼儿亲自然行为养成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培养情感并塑造行为习惯。然而,当前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仍存在课程设计不系统、师资力量薄弱、家园合作不足等问题。通过构建系统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家园合作等优化路径,可以进一步提升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亲自然行为的养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关注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不断探索和完善自然教育模式,让乡村幼儿在自然的怀抱中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梦婷,王晓萌。新时代幼儿自然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路径 [J]. 学前教育研究,2023 (10):89-91.
[2] 王芳,陈琳。乡村幼儿园自然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J].幼儿教育,2024 (03):45-48.
[3] 张明,王莹。幼儿亲自然行为培养策略探析 [J]. 教育探索,2023(1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