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消防指挥中心:构建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应急指挥中枢
孔德磊
开封消防救援支队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现代化消防指挥中心建设应有利于辅助指挥,加大消防与政府各部门联勤联动和共享指挥机制,达到指挥信息畅通高效。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灾害风险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消防安全已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建设现代化消防指挥中心,其核心使命已超越传统的接处警调度,跃升为集智能辅助决策、跨部门协同作战、信息高效流转于一体的“城市应急大脑”。其建设成效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核心目标是:以科技赋能指挥,以机制保障联动,以信息贯通全局。
一、深度赋能辅助指挥,从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驱动
现代化指挥中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指挥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一)、全域态势感知与智能预警
多源信息融合:整合接处警系统、消防物联感知网络(烟感、温感、水压、电气监控、车辆定位、单兵图传)、城市生命线监测(燃气、供水、电力、交通)、气象、地质、危化品企业数据、重点单位三维预案、社情民意网络等多维信息源。
AI 驱动的风险研判: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识别风险模式,实现对火灾隐患、高危区域、灾害链衍生风险的超前预警和动态评估。
情景化态势推演:基于数字孪生城市模型或 GIS 平台,结合实时数据,构建灾害动态演化模型,辅助指挥员预判火势蔓延、人群疏散路径、次生灾害风险等关键态势。
(二)智能化辅助决策与方案生成
预案智能匹配与优化:根据灾害类型、地点、规模、周边环境等要素,自动关联并推送最优应急预案,并能依据实时态势动态调整预案内容(如最优救援路径、水源分布、疏散通道变更)。
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响应时间、装备适用性、人员技能、战斗力保持等),结合GIS 路径规划,为指挥员提供最优力量投送方案(出动哪些中队、何种车辆、多少人员、行进路线)和增援调度建议。
作战辅助推演与效能评估:在指挥过程中,提供关键作战行动(如内攻救人、堵截火势、危化品处置)的虚拟推演和潜在风险提示,并对处置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三)可视化指挥与交互协作
“一张图”指挥平台:建设高度集成的可视化指挥平台,将灾害现场动态(视频、无人机航拍、三维模型)、力量部署、资源分布、任务进展、环境参数等关键信息在一张电子地图上直观呈现,实现“所见即所指挥”。
智能交互终端:为各级指挥员配备具备强大信息处理、实时通讯和数据可视化能力的移动 / 固定指挥终端,支持便捷的信息查询、指令下达、轨迹追踪和协同标绘。
二、深化联勤联动与共享指挥机制,打破壁垒,形成合力
单一消防力量难以应对复杂巨灾。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建立“大应急”格局下的高效协同体系。
(一)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权威高效的联合指挥体系
1、实体化联合指挥平台:推动在指挥中心内嵌入政府应急管理总值班室或建立常态化的联合值班席位(公安、医疗急救、交通、供水、供电、燃气、环保、气象、宣传等核心部门),确保战时能无缝切换为联合指挥部。
2、明晰权责与响应流程: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跨部门应急联动协议,明确各部门在各类灾害事故中的职责分工、响应级别、信息通报流程、资源调用权限和协同指挥规则(如统一调度代码、指挥关系确认)。
3、“平战结合”运行机制: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演练、情报会商、预案联审制度,并在非紧急时期开展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如隐患排查信息互通),提升战时默契度。
(二)技术平台支撑,建立无缝对接的信息共享枢纽
1、统一数据标准与交换平台:建立城市级应急数据中台(或利用城市大脑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标准(如国标 GB/T 相关标准或地方标准),开发部署可靠的跨部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
2、系统互联与接口开放:推动消防指挥系统与公安PGIS/ 视频平台、交通信号控制与诱导系统、医疗急救调度系统、市政公用设施监控系统、政府舆情系统等实现双向互联互通和API 接口标准化,确保指令下达与信息反馈的闭环。
3、资源一张图与协同调度:整合联动部门的可调度资源(如公安警力封控区域、医疗救护车待命点、工程机械位置、应急物资仓库)形成“全市应急资源一张图”,支持在联合指挥下进行高效的跨部门资源协同调度。
(三)共享指挥实践,建设扁平化、融合化的指挥链路
1、融合通信保障:建设覆盖现场、途中、指挥中心、联动部门的宽窄带融合、公专结合、空天地一体的互联互通通信网络(兼容PDT、LTE、Mesh、卫星、公网对讲等),确保指令上传下达零阻塞。
2、联合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建立统一的对外信息发布口径和平台(如与政府融媒体中心联动),确保灾情信息、救援进展、安全提示、交通管制等权威信息及时、准确、一致地传达给公众,有效引导舆论,避免谣言传播。
3、事后评估与知识共享:建立跨部门参与的应急处置联合复盘评估机制, 共享经验和教训,更新优化预案和联动流程,形成知识沉淀和持续改进闭环。
三、保障指挥信息畅通高效,构建敏捷可靠的神经网络
信息是决策和行动的血液,畅通高效是生命线。
(一)部署强大稳固的基础设施
1、高可靠网络架构:采用双核心、多链路、负载均衡、物理隔离(涉密与非涉密)等技术构建高冗余、高带宽、低延时的指挥信息网络,核心节点具备异地灾备能力。
2、边缘计算与云边协同:在灾害现场附近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处理海量前端感知数据(视频分析、传感器数据),减轻中心压力,实现本地快速响应;与中心云平台协同,支撑复杂模型运算和大数据分析。
3、关键系统容灾备份:核心业务系统(接处警、GIS、融合通信)必须具备同城或异地热备/ 双活能力,确保极端情况下核心业务不中断。
(二)做好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
1、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建立覆盖数据采集、清洗、存储、使用、共享、归档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构建权威的应急主题数据库。
2、网络安全纵深防御:落实等级保护制度,构建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到数据安全的纵深防御体系,加强入侵检测、态势感知、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特别关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防护。
3、隐私保护合规:在数据采集、共享和应用中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确保敏感信息(如涉密信息、个人隐私)的安全可控。
(三)向标准化与可持续方向演进
1、遵循开放标准:系统设计、接口开发、数据格式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如消防通信系列标准、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框架),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未来扩展性。
2、模块化与微服务架构:采用模块化、微服务化设计,便于功能扩展、升级维护和新技术的快速集成(如未来引入量子通信、6G、更先进的 AI 模型)。
3、专业运维与人才梯队: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运维保障团队,实施 7x24 小时监控与响应。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指战员和技术人员的数字化素养、信息技能和联合作战指挥能力。
结语:现代化消防指挥中心的建设,绝非简单的硬件升级或软件堆砌,而是一场深刻的理念革新、流程再造和体系重构。它要求以辅助指挥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以联勤联动制度化、共享指挥常态化为关键保障,以信息流转高速化、标准化、安全化为坚实基础。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灾害风险挑战,真正实现“科学指挥、高效处置、多方联动、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应急救援目标,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构筑坚不可摧的智慧防线。在 2025 年的今天,这已是提升城市韧性和安全治理能力的战略选择与迫切需求。
姓名: 孔德磊出生年月:1988 年04 月性别: 男民族: 汉籍贯: 河南兰考学历 : 大学本科职称 :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方向 : 消防指挥中心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