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风险管控策略研究
史红敏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材料价格作为工程造价中的核心要素,其波动直接影响项目的总成本和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建筑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增加,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风险的管控策略,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材料价格;风险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确保建筑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而材料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较大比重。材料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这种价格风险给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若不能有效管控材料价格风险,可能导致工程造价超支、项目利润降低甚至项目亏损。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风险管控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材料价格风险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材料成本。当材料价格上涨时,工程材料采购成本增加,若工程造价预算未充分考虑价格上涨因素或调整不及时,必然导致工程造价上升。例如,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会使建筑工程的结构部分成本显著提高,从而带动整个工程造价的增加。
(二)影响项目利润
在固定总价合同或成本加成合同中,材料价格风险的承担主体不同,但都会对项目利润产生影响。在固定总价合同下,如果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出预期,施工企业将独自承担成本增加部分,压缩利润空间;而在成本加成合同中,虽然业主可能承担部分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但也可能因价格波动频繁导致结算复杂,影响资金回笼速度,间接影响项目利润。
(三)引发工程进度风险
材料价格风险可能导致材料供应中断或延迟。当材料价格急剧上涨时,供应商可能因成本过高而停止供货或减少供货量,施工企业为寻找替代供应商或等待价格回落而延误工期。此外,材料价格波动还可能使施工企业资金紧张,无法及时采购材料,同样会影响工程进度,进而产生工期延误索赔等额外费用,进一步增加工程造价。
二、材料价格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供需变化
建筑材料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市场需求旺盛时,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往往上涨;反之,当市场需求疲软或材料产能过剩时,价格则会下跌。例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低迷会直接影响钢材、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市场需求和价格。
(二)政策法规调整
政府的宏观政策和法规对建筑材料行业有着深远影响。如环保政策的加强,可能导致一些小型、污染严重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关停并转,原材料供应减少,推动价格上升。税收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材料的成本和价格,如增值税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含税价格。
(三)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会破坏原材料生产基地、运输线路等,造成材料供应短缺,引发价格波动。突发事件如国际政治冲突、公共卫生事件等也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冲击,影响建筑材料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市场价格。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受阻,许多建筑材料的供应受到影响,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三、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风险管控策略
(一)加强材料价格风险预测
1.建立价格监测体系
建筑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信息。通过与专业的市场调研机构合作、订阅行业价格报告、关注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价格数据等多种途径,建立起全面、准确的材料价格监测数据库。对钢材、水泥、木材、砂石料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走势进行实时跟踪,绘制价格波动曲线,分析价格变化规律。
2.运用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时间序列、回归等预测模型,深度挖掘材料价格数据。依据历史价及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季节等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预测材料价走势。如剖析钢材过往价变规律并结合当下形势,预估其未来价变范围,助力企业制定采购计划与造价预算。
(二)优化合同管理策略
1.合理选择合同类型
在签订建筑工程合同时,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市场情况合理选择合同类型。对于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项目,尽量避免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可采用可调价格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可调价格合同可以约定在材料价格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相应调整合同价款,使双方共同分担材料价格风险。成本加酬金合同则根据实际成本加上一定的酬金确定工程造价,业主承担主要的材料价格风险,但施工企业也应合理控制成本,以获取合理利润。
2.明确材料价格调整条款
无论是哪种合同类型,都应在合同中明确材料价格调整的条款。包括材料价格调整的范围,如哪些材料可以调整价格;调整的触发条件,如价格波动幅度达到多少时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如按照市场价格指数调整或采用双方认可的价格信息调整等。同时,还应规定价格调整的时间节点和程序,确保在材料价格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公正地进行调整,避免因合同条款不明确而引发的纠纷。
(三)优化材料采购策略
1.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
对于通用性强、用量大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等,可以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通过集中采购,可以提高采购规模,增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同时,集中采购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如减少采购人员的差旅费、运输费等。对于一些特殊材料或用量较小的材料,可以采用分散采购的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项目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以降低库存风险。
2.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关系
与优质供应商构建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对控材料价险极为关键。建筑企业经多方面综合评估选定供应商签长期协议,合作时共制供应计划并依市场价波协商调价机制以互利。如材料价涨时,供应商降涨幅,施工企业增采购量或延合作期,携手抵御价险。
(四)实施成本控制措施
1.材料库存管理
合理的材料库存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材料价格风险。建筑企业应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和材料价格走势,确定合理的材料库存水平。在材料价格较低时,可以适当增加库存,以降低后期采购成本;在材料价格较高且预计将下降时,应减少库存,避免积压资金。同时,要加强库存材料的保管和盘点,防止材料损坏、丢失等情况发生,降低库存成本。
2.采用替代材料
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寻找替代材料也是控制材料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当某种主要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可以研究采用性能相近、价格较低的替代材料。例如,在混凝土工程中,可以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工业废渣替代部分水泥,既可以降低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在采用替代材料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和论证,确保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管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通过完善价格管控体系、加强市场调研与询价、合同约定价格调整条款、推行发包人供货模式、建立数据信息库、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以及强化监督与审计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材料价格风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利润实现。
参考文献
[1]孙航,王雷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风险控制研究[J].新材料·新装饰.2024(17):171-174
[2]何明.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3(07):142-145
[3]胡晓旭.建筑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4(09):00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