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馆的智慧化建设
王晓雷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300220
一、智慧档案馆的概念
关于智慧档案馆的概念,现在并没有较为统一和固定的认知,但是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可知,智慧档案馆应是由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能够实现档案资源智能化管理,具有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能力,且可以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新型档案馆。由此可知,从数字档案馆到智慧档案馆,是一个从“数据”到“智慧”的质变过程。
二、智慧档案馆的特征
在确定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后,结合网上资料与各类有关文献,大致可以将智慧档案馆的特征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全面的感知系统
即利用如 RFID (射频识别)标签、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对实体档案的状态、库房环境、管理者及用户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档案与设备、用户、管理者之间的互联互通。
(二)档案的智能管理
在档案数据管理方面,能够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实现档案的自动分类、编目和数据分析。在档案实体管理方面,则可将档案系统与恒温恒湿、消防、安防、照明等系统相对接,实时确保库房环境符合标准规范。
(三)高效的泛在化服务
档案的泛在化服务指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跨时空的档案利用服务,并且能够结合用户行为(如检索历史、浏览偏好等)提供个性化服务。举例来说,用户可通过手机APP、电脑终端等远程手段,实现档案在线查询、预约和下载等。人工智能则利用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主动推送户可能感兴趣的档案等,实现按照需求的定制服务。
(四)持续的升级和创新
智慧档案馆强调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倚靠新的技术与管理制度,通过不断进行的服务创新,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档案信息,以此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会通过各类平台,以各种方式征集档案,鼓励用户参与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丰富档案馆藏,形成 “泛资源库”。
三、档案馆智慧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关于档案馆的建设,一般是围绕档案的 “收、管、存、用” 这四方面进行的。因此,档案馆的智慧化建设也应从以上四方面进行,参照智慧档案馆的概念与特征,结合档案业务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构建智能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具体建设方法应大致如下:
(一)收——智能化的档案征集与资源整合
传统档案征集依赖人工筛选和线下渠道,效率低下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智慧档案馆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征集流程的自动化与多元化,其主要包含:
1. 多渠道征集
从外部来讲,可搭建外部云平台,整合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网站、各单位 OA 系统等渠道,实时接收、征集各类型的资料与文件。从内部来讲,则可以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与诸如办公、财务、生产等各类系统相对接,自动捕获办公、业务流程中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实现档案生成与归档的无缝衔接。
2. 智能筛选与分级管理
在筛分阶段,可以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征集到的档案进行初步筛选,再根据事先设置好的指标自动分级分类,最后由人工进行最终审核。
(二)管——智能化与数字化的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往往会存在信息孤岛、流程繁琐等问题,而智慧化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以上问题:
1. 数字资源的整合
即整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数字档案资源,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档案内容的关联性并建立知识图谱,以此为用户提供语义检索和关联推荐等服务。
2. 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与标准化
利用工作流引擎来实现档案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如自动进行档案统计、鉴定并辅助进行档案销毁、移交等工作流程,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工作流程记录的不可篡改性。此外,还可以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和著录规则,以此来确保不同系统间数据的兼容性。
(三)存——多模式存储与安全备份
现代的档案存储需兼顾实体档案的物理安全与数字档案的技术安全,智慧化建设应针对这两类档案的特性,构建差异化、立体化的存储管理体系,其具体为:
1. 实体档案的智能化库房与精准化管护
实体档案的存储应以 “安全保存、便捷调阅” 为核心目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库房环境与档案实体的动态监控,降低物理损耗风险。在库房环境管理方面,可采用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库房温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参数,设定安全阈值并联动相关的智能设备进行自动调节。在实体档案智能定位与盘点方面,可以为每份实体档案粘贴 RFID (射频识别)标签,利用智能密集架、手持终端设备、RFID 智能盘点车等设备,实现档案位置的精准定位和快速批量盘点。
2. 数字档案的分层存储架构与全生命周期保护
数字档案的存储应以 “高效访问、安全可靠” 为原则,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弹性存储体系,同时强化数据安全防护。存储方面,可考虑采用云存储架构设计,例如将重要且利用率高的数据存放于私有的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安全与访问、检索的高速;将重要性与利用率低的数据存放于共有的云存储空间,以此来降低存储与维护成本;而对于需要永久保存或涉密的数据,则采用光盘、硬盘、磁带等存储设备进行离线保存。在数据安全防护方面,可考虑在档案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环节均采用加密处理。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 “数字档案存证链”,将档案元数据上链存储,利用分布式记录和共识机制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后,在数据备份与恢复方面,应建立多级备份体系,包括本地备份、同城备份和异地备份。
(四)用——多元化服务与知识挖掘
在档案利用方面,需要从传统的“被动查询” 转变为对用户的“主动服务”,智慧化建设需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深度:
1. 智能检索与推荐
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档案的全文检索和语义理解。应做到在用户进行模糊查询词时,系统可自动联想相关档案,并根据用户历史行为进行个性化推荐。又或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智能问答系统来提供实时咨询服务,解答用户问题。
2. 移动化与泛在服务
可开发手机、PAD 等移动端的应用,支持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下载档案。同时,也可利用信息推送功能,向用户主动推送档案更新、展览活动等信息。
3. 知识化与深度开发
利用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从档案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资产。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文本聚类分析等技术发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生成专题报告。又或者通过关联分析揭示业务数据与档案信息的内在联系,为市场预测提供支持。
四、结语
档案馆的智慧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通过构建智能化的 “收、管、存、用”体系,不仅能提升档案工作效率,还能深度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为企业生产和公共事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谢青山.智慧档案馆构建研究[C]. 2018年云南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2018:135-137.
[2] 王瑶丹 . 智慧档案馆探究 [C]. 2015 年福建省档案学会第三片区 ( 国土、高校、科技、交通、专业档案馆) 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75-78.
[3] 孙亚楠 . 智慧档案馆探析 [J]. 云南档案,2017(9):49-52.
[4] 杨剑云.数字档案馆与智慧档案馆之比较研究[J].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2016(9):15-16.
[5] 黄金辉,赵玲玲 . 智慧档案馆功能建设探析 [J]. 办公室业务 : 现代办公,2024(2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