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其对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王桂君 丁增全 马少莲 刘爱玲
1. 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政府 山东青岛 266419 2.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人民政府 山东青岛 266417 3. 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 山东青岛 266400
一、引言
蓝莓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新兴果树树种,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蓝莓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不符合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推广应用蓝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种植概况
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处胶东半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具备春寒、夏凉、秋爽、冬暖的气候特征,为蓝莓生长营造了绝佳气候条件。其土壤类型为以花岗岩为母质的石质土、黄棕壤,pH 值呈偏酸性,土壤未受污染,各种元素含量充足,这为蓝莓生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当地蓝莓种植产业呈迅猛发展态势。目前种植面积已达 9.8 万亩,其中宝山镇8 万亩、张家楼街道6 万亩、藏马镇0.7 万亩、六汪镇0.6 万亩、海青镇 0.6 万亩,其他镇街 5 万亩。宝山镇和张家楼街道蓝莓种植面积约占全区蓝莓总面积的 55.1% 。在品种方面,新区蓝莓主要栽培品种有蓝丰、莱格西、EM、薄雾、奥尼尔、都克、北陆、JE、布里吉塔等品种。在栽培模式上,新区蓝莓主要栽培模式有冬暖棚、保温式大拱棚、大拱棚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4 种模式,地栽和基质栽培两种种植方式,选择搭配早、中、晚熟品种顺序生产,从 1 月中下旬到 8 月上旬一直有鲜果供应。随着产业的持续扩张,种植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像基质栽培等新型技术得以应用,有力推动了蓝莓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迈进 。
三、蓝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 农业防治
在蓝莓种植过程中,需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抗病品种,像 EM、薄雾、北陆等蓝莓品种,对部分叶部病害和根部病害有较好抗性。这类品种能在减少农药施用的同时,通过自身抗性抵御常见病害侵袭,尤其适合多雨高湿或土壤病菌基数较高的区域种植。
同时要合理密植与修剪,新区种植品质适合的栽植密度一般为行距 2~5 米,株距 1 米,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不郁闭。南北行向,使树冠的东、西两面受光均匀。山地园片以梯田的自然走向或等高线栽植。 起垄栽培,垄高 20 厘米左右,垄台面宽 2~4 米,垄与垄的底部相距 80 厘米,而且平整,便于雨季排除积水。修剪时及时疏除过密枝、徒长枝、病弱枝等,不仅能减少病虫害滋生场所,还能集中树体养分,促进健壮新梢萌发。例如在春季萌芽前重剪老弱枝,可显著提升果实品质与产量。
此外,通过生草覆盖、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既能涵养水土,又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改善团粒结构。定期检测并调整土壤酸碱度,使 pH 值保持在 4.0-5.5 之间尤为关键 —— 酸性不足时可施用硫磺粉,碱度过高则通过添加腐叶土或泥炭调节,为蓝莓根系生长创造疏松透气的微酸性环境,从根本上增强植株抗逆性。
2 生物防治
在蓝莓园中,可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来构建生态防控体系。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大山雀、啄木鸟等益鸟,让它们捕食害虫;同时悉心保护园内的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为它们种植油菜花、紫云英等蜜源植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营造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环境。此外,应用生物制剂也是有效的防治手段,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可防治蓝莓病虫害。例如,在蓝莓叶斑病、霜霉病等病害发生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能有效控制病害发展;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蓝莓根结线虫病时,将线虫制剂稀释后浇灌到蓝莓根部土壤中,可寄生并杀死根结线虫,从而实现对蓝莓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3 物理防治
在蓝莓园病虫害防治中,可利用害虫趋色性与趋光性进行物理诱杀。色板诱杀方面,悬挂黄色粘虫板能诱杀蚜虫、蓟马等,蓝色粘虫板可诱杀果蝇等,一般每亩悬挂 20 - 30 块,悬挂高度距地面 0 - 5 米并定期更换;灯光诱杀则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每 30 - 50 亩安装一盏在果园边缘或空旷地带,距地面 5 - 0 米,每晚开启,能有效降低金龟子、夜蛾等害虫的虫口密度。
四、绿色防控技术对蓝莓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1 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蓝莓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减少落花落果叶片枯黄;同时,农业防治中的土壤管理与合理修剪等措施改善蓝莓生长环境,增强树体抗逆性与生长势,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养分吸收等生理活动,为果实发育提供充足营养能量,推动果实膨大,最终通过绿色防控与农业措施的协同作用,形成“控害- 促长- 增产”的良性循环,实现蓝莓产量的显著提升。
4.2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食品安全来看,绿色防控技术带来了重大变革。该技术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大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在蓝莓种植过程中,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手段,如设置防虫网、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等。经专业检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蓝莓,农药残留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部分指标甚至未检出,完全符合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严苛标准。这一成果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还显著增强了蓝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和食用。外观品质上,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也十分明显。由于避免了化学农药对果实的直接伤害,蓝莓表面更加光滑,药斑、锈斑等影响果实外观的缺陷大幅减少,呈现出鲜艳的色泽。同时,合理的修剪措施保证了果树的通风透光,使得果实能够均匀着色,色泽一致性更佳。这样的蓝莓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显著提高了其商品价值,无论是在超市货架还是水果摊,都能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内在品质层面,绿色防控技术致力于改善蓝莓的生长环境与营养状况。通过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蓝莓生长需求精准供应肥料,以及精心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良好结构,为蓝莓生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蓝莓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 C、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含量明显提升。这不仅使蓝莓口感更加鲜美,让消费者品尝到更浓郁、更纯正的蓝莓风味,还大大提高了其营养价值,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营养。
五、结论
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蓝莓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不仅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提高了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在今后的蓝莓种植生产中,应进一步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控措施,为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果农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产业向绿色、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衍德.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努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N]. 农民日报,2018 - 02 - 05( 007)
[2] 王兴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微观政策给予激励[J]. 农村工作通讯,2018( 10) : 48
[3] 邱德文.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的思考[J]. 生物产业技术,2011( 5) : 40 - 43
[4] 高希武. 我国害虫化学防治现状与发展策略[J].植物保护,2010,36( 4): 19-22
通讯作者:刘爱玲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