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足儿童本位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

作者

林琳

广州市天河区雅贝幼儿园

本文将从儿童本位理念的内涵出发,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活动设计,充分释放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为幼儿终身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 儿童本位;幼儿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培育幼儿综合素养的关键路径。儿童本位教育理念强调将幼儿置于教育活动的核心,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化劳动场景中的兴趣偏好,结合其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这种转变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桎梏,更让劳动教育成为幼儿主动探索世界、实现"做中学、玩中悟"的重要载体。

一、儿童本位理念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一)儿童本位理念的内涵

幼儿群体犹如一个个独特的小世界,每个孩子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天赋和兴趣倾向。有的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热衷于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而有的幼儿则展现出对手工艺的浓厚兴趣,喜欢摆弄各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等。儿童本位理念下的劳动教育,就是敏锐地捕捉个体差异,摒弃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为不同的幼儿量身定制多样化、个性化的劳动体验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劳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二)儿童本位理念下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

1. 激发幼儿的内在驱动力:围绕幼儿兴趣点来设计和组织的劳动教育,会让幼儿觉得进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世界,他们会迫不及待地主动投入其中,积极运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完成劳动内容,自主地去探索、尝试,这种主动参与的状态相较于被动接受教师安排的劳动任务,更能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极大地增强他们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其认知水平、动作技能及心理发展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小班的幼儿手部精细动作还不够灵活,适合开展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类劳动,如自己穿衣、脱衣等,帮助他们初步建立自我照顾的意识和能力;中班的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展如整理玩具、照顾动植物等稍微复杂一点的劳动内容,能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大班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动手能力也更强了,融入涉及合作与探究的劳动项目,如与同伴共同完成摆放物品、搬抬活动器械等,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依据幼儿特点科学地设计劳动内容、方式以及难度层次,能够恰到好处地推动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3.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儿童本位的劳动教育给予幼儿更多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机会,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传统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劳动教育中,多以成人视角为主导,将劳动教育简化为生活技能的机械传授,幼儿被动接受指令完成任务,不理解劳动意义,无法激发内在兴趣与主动性,导致影响教育效果。

(二)教育内容缺乏趣味性

传统劳动教育内容常脱离幼儿真实生活场景,呈现出抽象化、成人化倾向。内容缺乏趣味性设计,未能与幼儿喜爱的游戏、故事等元素进行结合,导致幼儿参与积极性不高,难以将劳动技能迁移至日常生活中。

(三)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劳动教育常常采用同一难度、同一要求的劳动任务,如要求所有幼儿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同等数量的玩具收纳。能力较弱的幼儿因难以完成任务产生挫败感,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因任务缺乏挑战性感到乏味,无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幼儿个性化成长,也难以实现劳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家园社协同不足

传统劳动教育常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家庭参与机会较低。尤其是有部分家长存在“重智育轻劳动”的观念,过度包办幼儿生活事务,导致幼儿在园习得的劳动技能无法在家巩固。同时,社会层面缺乏适合幼儿的劳动实践场所与资源,幼儿园难以组织实践活动,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有一定的阻碍,大大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际成效 。

三、儿童本位下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发现和解读幼儿兴趣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敏锐地通过日常观察、与幼儿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发展阶段。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发现某个幼儿总是选择扮演厨师,对模拟厨房玩具爱不释手,且会模仿大人做饭的样子,兴致勃勃地摆弄着各种“食材”。这时,教师就能敏锐地捕捉到该幼儿对烹饪劳动有着潜在的兴趣,进而以此为切入点,在合适的时机开展简单的烹饪类劳动教育活动,这种基于个性化的劳动教育计划制定,能更好地确保劳动教育内容能够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

(二)创设趣味劳动情境

将劳动教育与游戏相结合会让劳动变得更具吸引力。如开展“我是小园丁”活动,让幼儿参与种植、浇水、施肥等劳动过程,在游戏化的场景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又如“餐厅小服务员”游戏,让幼儿在模拟餐厅的环境中,学习摆放餐具、收拾餐桌等劳动技能;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创意,巧妙地结合幼儿喜爱的童话、动画、绘本等各种充满童趣的元素来精心营造劳动情境。比如,以深受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为背景,创设

“佩奇一家的花园派对”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就像在动画片里的角色一样,参与到种花、除草、摆放花园装饰品等劳动中来,让整个劳动场景充满了趣味和欢乐,幼儿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里完成劳动任务,他们会完全沉浸其中,忘记这原本是一项需要付出体力和精力的劳动,而是把它当作一场好玩的游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且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设计分层劳动任务

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设计分层的劳动任务。摒弃那种统一安排、统一要求的做法,而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项目,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安排简单、基础的劳动任务,如整理书包、分发餐具、擦桌子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根据玩教具大小、类别进行分类摆放、组织同伴完成小组劳动项目等。通过分层任务,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四)注重过程中的引导与支持

教师要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贯穿在幼儿劳动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幼儿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劳动积极性。同时,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

(五)多元评价与激励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在评价时,切忌只关注劳动的最终结果,更要注重发现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同时,引导同伴互评活动,让幼儿互相观察、互相学习,发现其他小伙伴身上的优点,这种相互的认可和鼓励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增强每一个幼儿的劳动成就感。

四、结论

儿童本位下的幼儿劳动教育,是站在幼儿视角,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科学教育方式,使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