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

作者

李文俊 刘正坤 李生栋 查向城

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  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青年人才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构建和优化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1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 青年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青年人才是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1]。青年人才具有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而青年人才正是创新的主力军。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1.2 青年人才是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环节

国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梯队。青年人才作为企业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加强青年人才培养,能够为企业储备大量优秀人才,确保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3 青年人才是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内核,是凝聚员工共识、激发组织活力的核心要素。青年人才作为企业新鲜血液,兼具传承与革新的双重使命:一方面,他们通过融入企业价值观、行为规范的学习实践,成为企业文化的忠实传递者;另一方面,其思维活跃、贴近时代前沿的特质,能为文化注入数字化、创新协作等新元素。企业可通过开展文化赋能项目,如“青年文化研习营”“新旧员工经验对话”等活动,强化青年对企业历史底蕴与核心精神的认同;同时搭建创新提案平台,鼓励青年结合行业趋势与 Z 世代特征,提出文化升级建议,推动传统基因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形成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的文化生态。

2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分析

青年人才是国有企业的核心力量,人才管理和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制约了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2]。

2.1 人才选拔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青年人才选拔中,暴露出标准体系与评估模式的局限性。一方面,选拔标准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养”倾向,过度依赖教育背景、专业对口等显性指标,缺乏对沟通协作、创新思维、抗压能力等隐性素质的科学评估框架;另一方面,选拔手段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笔试、结构化面试为主,难以动态考察候选人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唯指标论”的选拔模式,容易导致具备发展潜力但非“标准化标签”的人才被埋没,难以满足企业对复合型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

2.2 培训与发展体系不够健全

在培训内容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培训环节,课程设计未能精准对接岗位能力需求与个人成长阶段,存在“通用课程多、定制内容少”的问题,且教学方式以单向灌输的传统课堂讲授为主,案例研讨、场景模拟等沉浸式实践教学占比偏低,难以激发青年参与热情并转化为实操能力。在职业发展层面,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化的青年人才成长地图,缺乏分层分类的晋升标准与透明的选拔机制,导致青年员工对职业发展方向认知模糊,长期发展动力不足,难以形成“选育用留”的良性循环。

2.3 激励机制不够有效

部分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方式单一、激励力度不足等问题。在薪酬待遇方面,一些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且薪酬分配不够合理,不能充分体现青年人才的工作价值和贡献。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不能真实反映青年人才的工作表现,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3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策略

3.1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选拔标准不仅要关注学历、专业等硬性指标,更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选拔标准,确保选拔出的人才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为了全面、准确地考察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国有企业应采用多元化的选拔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面试外,还可以引入人才测评工具,对人才的性格特点、职业倾向、能力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估。或者通过实践考核、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考察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有企业应积极拓宽青年人才选拔渠道,广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通过校园招聘、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人才市场,通过网络招聘、人才推荐、猎头招聘等方式,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社会人才。同时,要注重内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内部人才晋升机制,为企业内部青年人才提供发展机会。

3.2 加强培训与发展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应根据青年人才的岗位需求、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特点,制定包含目标、内容、方式和周期的个性化培训计划,覆盖专业技能、管理能力、职业素养等多层级需求;突破传统课堂模式,融合在线学习、案例研讨、模拟实战、导师带教等多元方式,强化互动性与实操性;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业发展体系,提供管理、技术、技能等多通道晋升选择,配套透明化晋升标准与指导支持,助力青年明确成长方向。

3.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需构建多维激励体系: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以业绩、能力、贡献为导向合理定薪,配套多样化福利项目,提升薪酬竞争力与员工归属感;制定分层分类、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规范考核流程并加强过程反馈,确保结果真实反映工作表现,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拓展荣誉表彰、晋升机会、项目奖励等多元激励方式,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与价值认同。通过给予青年人才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晋升机会、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青年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于在项目中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要给予专项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和创新工作。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青年人才在国有企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媛媛 , 张艳艳 .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16):145-147.

[2] 陈晓梅 .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管理和培养的策略探讨 [J], 中国市场 .2024(20):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