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抽水蓄能尾水系统裂缝处理关键技术
李建文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710000
摘要:本文围绕抽水蓄能尾水系统裂缝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详细阐述了裂缝检测技术、裂缝成因分析、裂缝处理方法选择以及处理后的质量监测等四个主要方面。通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相关数据,为抽水蓄能尾水系统裂缝处理提供了全面且实用的技术指导,保障尾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抽水蓄能;尾水系统;裂缝处理;关键技术
一、引言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调峰填谷功能,而尾水系统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电站的整体性能。然而,尾水系统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可能导致渗漏,还可能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尾水系统裂缝处理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裂缝检测技术
(一)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最基本的裂缝检测方法。检查人员需要对尾水系统的内壁、外壁、管道表面等进行全面细致的目视检查。一般来说,检查的范围要覆盖整个尾水系统,包括隧洞段、岔管段、尾水管等部位。在检查过程中,要记录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等信息。例如,在某抽水蓄能电站尾水系统的外观检查中,检查人员通过搭建脚手架和使用吊篮等方式,对长达数千米的尾水隧洞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裂缝长度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宽度最宽可达 5mm,裂缝走向多为纵向和环向。这种外观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裂缝的严重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检测提供基础数据。
(二)无损检测技术
1.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或金属结构中的传播特性来检测裂缝。在尾水系统的混凝土衬砌或金属管道检测中,通过在结构表面布置超声波探头,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当遇到裂缝时,超声波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从而使接收信号发生变化。根据信号的变化可以判断裂缝的深度和位置。
2. 探地雷达检测
探地雷达通过向地下或结构内部发射高频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不同介质界面(如裂缝)时会产生反射信号。通过分析反射信号的时间、振幅等参数,可以确定裂缝的位置和深度。在某抽水蓄能尾水系统的探地雷达检测中,使用中心频率为 100MHz 的天线,能够检测到深度在 0.5m 以内的裂缝,检测分辨率可达 5mm,对于识别浅层裂缝和确定其分布范围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钻孔检测
对于一些疑似深层裂缝或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难以准确判断的情况,需要进行钻孔检测。钻孔的位置根据前期检测结果确定,一般在裂缝附近或可能存在裂缝的关键部位。钻孔深度根据结构厚度和裂缝可能的延伸深度而定,通常在 1 - 5m 之间。通过钻孔获取岩芯或混凝土芯样,观察芯样中的裂缝情况,同时还可以在钻孔中安装测缝计等仪器,实时监测裂缝的变化。
三、裂缝成因分析
(一)温度应力
尾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水温的变化会引起结构的温度应力。例如,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发电和抽水过程中,尾水温度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当温度降低时,结构收缩,如果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某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中,冬季尾水温度可下降 10 - 15℃,通过热应力分析计算,发现这种温度变化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产生 2 - 3MPa 的拉应力,而该电站尾水隧洞混凝土的设计抗拉强度为 2.5MPa,这是导致部分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地质条件影响
尾水系统所处的地质条件对裂缝的产生有显著影响。如果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层、裂隙发育的岩体,在尾水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开挖扰动,岩体的应力重新分布,可能导致尾水隧洞或管道周围的岩体变形,进而引起结构裂缝。
(三)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也是裂缝产生的常见原因。例如,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筑工艺不当、振捣不密实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缺陷。
四、裂缝处理方法选择
(一)表面处理法
对于宽度较小(一般小于 0.2mm)的浅表裂缝,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首先,对裂缝表面进行清理,去除灰尘、油污等杂质,然后使用环氧胶泥或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涂抹封闭。例如,在某抽水蓄能尾水系统的一些表面细微裂缝处理中,使用了环氧胶泥,涂抹厚度为 2 - 3mm,涂抹范围超出裂缝两侧各 5 - 10cm。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外界水分、气体等进入裂缝,同时也能增强结构表面的整体性。经过处理后,对处理区域进行了长期观察,未发现裂缝继续扩展的迹象。
(二)灌浆处理法
1. 化学灌浆
对于宽度在 0.2 - 2mm 的裂缝,化学灌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化学灌浆材料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和粘结性。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有环氧树脂、聚氨酯等。在灌浆前,需要对裂缝进行钻孔、埋管等准备工作。钻孔间距一般根据裂缝宽度和走向确定,在 30 - 50cm 之间。例如,在某尾水隧洞裂缝化学灌浆处理中,使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通过压力灌浆设备将灌浆液注入裂缝中,灌浆压力控制在 0.3 - 0.5MPa。灌浆后,对裂缝进行取芯检查,发现灌浆材料填充饱满,裂缝的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 水泥灌浆
对于较宽(大于 2mm)或较深的裂缝,可以采用水泥灌浆。水泥灌浆材料成本较低,强度较高。在灌浆时,要根据裂缝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灰比。对于大流量裂缝,可先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堵,然后再用水泥浆进行灌注。在某抽水蓄能尾水系统的大裂缝处理中,使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 0.6 - 0.8,通过多级灌浆的方式,有效填充了裂缝,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
(三)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严重影响尾水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时,需要采用结构加固法。例如,对于因地质条件差导致裂缝较多且结构变形较大的尾水隧洞,可以采用锚杆支护和钢拱架加固。锚杆长度一般在 3 - 6m,间距 1 - 2m,通过锚杆将周围岩体与衬砌结构连接在一起,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钢拱架一般采用工字钢或槽钢制作,间距根据隧洞直径和地质条件在 0.5 - 1.5m 之间。
五、处理后的质量监测
(一)外观监测
处理后的外观监测是质量监测的重要环节。定期对尾水系统的处理部位进行目视检查,观察是否有新的裂缝出现、原处理部位是否有异常变化等。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周一次,持续至少三个月,然后根据情况逐渐延长监测周期。在某抽水蓄能尾水系统裂缝处理后的外观监测中,发现经过处理的部位在最初的一个月内外观保持良好,但在第二个月时,有一处原裂缝处理区域出现了轻微的颜色变化,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是表面涂层局部脱落,及时进行了修复处理。
六、结论
抽水蓄能尾水系统裂缝处理关键技术涉及裂缝检测、成因分析、处理方法选择和质量监测等多个环节。准确的检测技术能够全面了解裂缝情况,深入的成因分析为处理方法选择提供依据,合适的处理方法是保障处理效果的关键,而严格的质量监测则确保处理后的尾水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技术,针对不同的裂缝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处理方案,以提高抽水蓄能尾水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保障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戴杨春, 杨宇.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输水隧洞混凝土衬砌裂缝处理[J]. 金锄头文库, 2019, 11(1): 1-4.
[2]张楚, 李成彬, 向晓林, 等. 长河坝水电站尾水隧洞衬砌混凝土裂缝处理[J]. 中国知网, 2017, S2: 2042-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