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汪雪丹
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引言: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材知识基本上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鉴于这种情况,在小学美术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仔细讲解图像欣赏、文字阅读等方法以外,也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身心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小学美术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美术阅读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只会带领学生欣赏图片,缺少对文字内容的讲解,导致很多小学生无法理解美术作品。长而久之,便会影响小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只有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合理地设计阅读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认真的状态听讲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向教师求助,共同探究美术阅读期间遇到的问题,从中获取答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阅读能力[1]。由此便可以看出,小学美术阅读教学模式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阅读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小学美术阅读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以图像欣赏为主,缺少对文字内容的分析,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学习,长时间下去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如削弱学习兴趣、影响日后学习等。鉴于这种情况,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美术阅读教学水平,教师只有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并根据小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制定他们喜爱的教学方式,并挑选合适的美术作品进行阅读教学,这样才能够使他们逐渐爱上美术学习[2]。例如,在《团圆的月饼》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样式的月饼图片,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分析文字内容,从中感悟月饼的意义,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二)创建阅读环境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活泼好动,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能够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完成美术阅读学习。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阅读环境,播放与美术作品相关的图片、动画等,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沉浸在阅读学习中。例如,在《水墨画树》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主动欣赏美术作品,但是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却不到位,甚至无法从中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鉴于此,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水墨画的知识技巧,并引导他们思考图片与文字内容,进而感受美术作品所带来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记忆,拓展学生的文学认知,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讲解阅读技巧
阅读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习能力等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深入剖析新课改理念以外,也要将其运用到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为小学生仔细讲解不同的阅读技巧,如在“初读”指导中,教师可以知道学生观赏美术作品图片;而在“精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字内容,指导他们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不理解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美术阅读效果[3]。例如,在《远古的动物朋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有关动物的图片,之后再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有关动物名称、动物特点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文字内容,或者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小动物绘画和折纸,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对作品内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实践能力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结论: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可以得知,基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阅读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时间以来,小学美术阅读教学陷入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欣赏图片,无法理解作品文字,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一直都不是很好。而基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小学美术阅读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为了将其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改要求和育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阅读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美术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他们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默. 美术阅读:探寻美术鉴赏之门的“金钥匙”[J]. 中国教师, 2021,(01): 66-68.
[2]高珊. 美术学习要从“视觉阅读”走向“意境表达”[J]. 小学教学研究,2023, (05):
.
[3]蒋丽琴. 绘本与美术相遇,阅读与创作相融[J]. 早期教育, 2022,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