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审辩式思维渗透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作者

焦洋

长春市第六中学  130000

引言:将审辩式思维渗透到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改变教师自身以往的教学观念,而且更要从教学的环节入手,引导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能够恰当提出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推理、辩证等思维方法,构建良好的思维空间,同时应当结合具体数学知识的特点,选择不同角度的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等,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思辨和反思中提升思维水平,进而促使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审辩式思维的重要性

1.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审辩式思维体现出了问题分析的多方面性、合理推理的重要性,它能够消除学生固定的思维惯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灵活思维。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容易陷入固定的解题策略,不去思考问题本身,审辩式思考对学生来说能够让学生从另一视角看问题、思考结论、反思解答等,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2. 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审辩式思维注重逻辑性和合情合理性,有利于学生整理清楚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题过程中,学生对题设条件的分辨和不同解法的合理性考量会形成合理的思维,老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审辩式思维的具体路径

1. 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审辩式思维概念要义突出了审辩式思维的认知技能不能停留于思考,必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问题探究活动中得以培养或发展,而教学中审辩式思维的培养路径实际上就是审辩式思维在问题探究中的应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结构,不再遵循由“讲—练”组成的直线教学模式,而是代之以“创境—设疑—探思”的环节式教学策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比如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坐标表示”这一内容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能够唯一地表向量的向量线性关系是所有满足的吗?”表面上看是个很直观的问题,其实从向量的基、线性无关、坐标确定等几方面来考查学生的理解。如已知两个向量 ,要求学生判断其是否可作为基底表示任意向量。在审辩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具体反例,使学生理解审辩不仅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了深入,而且还培养了理性、审辩的思想。

2. 创设讨论情境,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

审辨式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对话与讨论,因此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善于质疑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辩论对话、头脑风暴中唤醒问题、激发思维能动性,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收”到积极地“参与”,在相互讨论中形成对数学问题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合作对话、质疑交互中让思维精致化、清晰化和个性化。

比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问题“两条相交直线是否总是共面的”提问,并交给学生小组讨论,在学生初步回答是这一问题后,教师给出延伸性问题“两直线相交是否总能确定一个平面”,这是一个几何关系的深入,然后再提出两直线是否有“非共面情况”的问题,这样就引出了异面直线的概念,在不断的质疑与辨析之中认识几何关系,建立了条理性强、思辨能力强的认知模型。

3. 改进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与思维养成

以往数学评价太过强调标准答案、解题速度,而淡化了对解题中学生思维过程的探究深度与反思的成熟性,教师应对学生的评价以过程性、反思性与探究性评价结合,要求学生关注解题过程的思维路径、所用策略与解题逻辑性。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能引导学生对思维过程不断反思,调整并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提高自己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随机事件与概率”单元为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实践项目作业:“设计一项校园中学生运动生活习惯的抽样调查计划并做概率估测”,并撰写反思报告,涵盖几个主题:调查的方法是否科学、得到的数据是否真实、解决问题的数据分析是否正确等。这样学生完成调查与反思作业后,复习概率与统计知识,并从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思维的不完善,朝着从“学数学”向“用数学、思考数学”转变的方向发展,做到思维发展与学科素养的落实。

结束语:

通过审辩式思维融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未来适应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审辩式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教学情境、教学评价上都需要认真打造审辩式教学,使学生逻辑推理、批判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由“重知识传播”向“重视思维培养”的改变,把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李纯 , 郭路仙 , 刘赟 . 审辩式思维培养水平的评估指标研究 [J]. 当代教育科学 ,2021,(09):66-73.

[2] 高尹 . 基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2,(50):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