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齐欢 赵彦博
1.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 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中心小学
由于计算机在教育中肩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须,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信息技术学科在新课改历史背景下有什么优势呢?
(一)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现在教育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比如:信息技术课程中对编程代码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学习,其抽象思维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3.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功能、分析操作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它能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自行开关机器、能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能独立进行 Windows 的操作、能用字处理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能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不可仅仅停留在计算机学科范围内的教学上,而应着眼于推崇领导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指导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策略
(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要想取得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基础,而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教师课堂上最有力的武器。这就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我所用,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服务,而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琢磨在什么时间情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展示。
教师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知识面。运用电化教育可以变静为动、化难为简、打破空间局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的实效性。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有足够的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将课堂内容形成最好的、最有效的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各类情境,综合运用图象、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概念,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但课堂毕竟不是娱乐场所,不能被过份的活跃冲昏了头,让华丽课件修饰而忽略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出现在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新课创设理想的情景,且学生对所要引入的知识有足够的兴趣,并且能为以后的教学做最理想的铺垫,这时可以尝试使用;其次,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而这样的教学环节用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解决起来困难,不形象、不直观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借助这方面的力量;最后,为了对文本知识的延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致的概括,需要用到这样必要的手段。
(三)信息技术如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讯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专业性学习的有效途径。而现阶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停留在教师简单的课堂演示上,仅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信息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时候,已有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与同学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时代的进步更应体现时代的教学,如何做到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的支撑。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起步较晚,加上在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索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只要坚持科学、高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3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2] 张华 . 论学科核心素养一一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7(1):55-65,166-167,2020
[3] 黄光雄,蔡清田. 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