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与专业水平的关系研究设计
李珮瑶
中国音乐学院 教育学院 北京 10046
一、引言
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1],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其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学生自我效能涵盖音乐学习、表演和教学三个维度 [2],音乐学习自我效能涵盖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视唱练耳技巧提升等的信心;表演自我效能关乎乐器演奏、声乐演唱等舞台表演时的自信程度;教学自我效能涉及未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时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环节的自我认知与信念。高自我效能感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勇于提升演奏演唱与教学技能、更易展现艺术创造力,在职业选择与发展中也更具优势。
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因素包括个人学习经历、教师教学方式、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其中个人音乐学习的成败经历直接作用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反馈则是关键,鼓励性、支持性的教学氛围以及具体、有针对性的正面反馈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育者应重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提供积极反馈与鼓励等方式增强其自我效能。
针对自我效能的测量方式主要有领域关联自我效能感评估、一般自我效能感评估、集体效能感测量 [3]。领域关联自我效能感评估源于班杜拉,其结合具体领域情境,从幅度、强度和普遍性维度,通过自评的方式测量[4] ;一般自我效能感评估以 Jerusalem 和 Schwarzer 编制的 10 题量表为代表,其采用李克特四分量表用于测量个体一般性自我效能 [5],但跨文化适用性存差异;集体效能感不是简单叠加集体中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通过整合个人效能感、测量个体对组织效能的感知、让群体成员讨论组织的能力并达成一种共识、聚焦于讨论群体成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与其个体感知达成一致进行测量 [6],但测量步骤较为繁琐。
自我效能作为个体对自身能否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和判断,被广泛认为与学习效果和成就密切相关。本研究设计旨在通过改进已有方法,探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与专业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对其专业水平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表现,为提升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教学策略以及促进学生在音乐教育领域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具体包括:
1、评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现
2、评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现状。
3、分析自我效能与专业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因果关系。
4、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与专业水平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假设
1、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与专业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高,专业水平越高。
2、不同性别、年级、主专业方向、年龄、生源地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存在差异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来于某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中各抽取一定比例的人数,确保各年级都有足够的代表性样本,共 342 名,涵盖不同年级,以确保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和阶段性特征。共发放问卷 342 份,筛除不合格问卷及极端数值问卷,保留有效问卷198 份。其中本科一年级 X 人、本科二年级X 人、本科三年级X 人、本科四年级X 人;其中专业主项为声乐的学生有X 人、为钢琴的学生有X 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X:X 基本接近X ;其中生源地为一二三线城市有X 人、为非一二三线城市X 人;其中小于18 周岁X 人、18 周岁-19 周岁X 人、19 周岁-20 周岁X 人、20-21 周岁 X 人、21 周岁及以上 X 人。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全面梳理国内外有关自我效能理论、音乐教育、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与研究空白,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研究方法选择以及研究假设提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开展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基于本调研的研究问题,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被调查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韧性与专业水平的关系开展调查。首先,运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被调研学校随机选取学生发放纸质或电子问卷。在问卷发放、收集完毕后,将问卷数据上传至 spss,运用该平台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得出调查结果。
3、数据分析法
运用统计软件 SPSS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差异分析等,以探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与专业水平之间的关系。
(五)研究工具
1、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4 点李克特量表评分,各项目的评分范围是1-4 分。具体而言,“完全不正确”记 1 分;“有点正确”记2 分;“多数正确” 记 3 分;“完全正确”记 4 分。该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数介于 0.75 - 0.90 之间,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是一个单维度量表,没有分量表,所有的题目都在共同衡量个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这一个核心概念,它从个体对自己应对各种不同困难情境、达成目标、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信心角度进行整体测量,统计时只计算总量表分,将所有 10 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后除以 10 得到总量表分。一般来说,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即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生活事件的信心越高。在教育领域,该表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应对学业挑战的信念。
2、研究对象专业水平的测量
分别收集所有被试所在年级的钢琴、声乐主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 将这些成绩在同一年级内标准化 , 求出 Z 分数。Z 分数也叫标准分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衡量某一原始分数与平均数之间的距离。
Z 分数可以将不同均值和标准差的原始分数转化为具有相同均值和标准差的标准分数。这样就可以在同一尺度上对不同分布的分数进行比较。在比较不同班级或者不同学期的钢琴、声乐成绩时,由于原始分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可能不同,通过 Z 分数就可以更公平地比较学生在各自群体中的相对位置,Z 分数的计算如公式2-1 所示:

式中X 是原始分数, μ 是总体平均数, δ 是总体标准差。
T 分数通常是为了避免Z 分数中出现负数和小数,一般会落在一个相对更直观的区间内。在心理测量和教育评价等领域,T 分数可以更方便地划分等级或者评价水平,其转换如公式2-2 所示:
T=10⋅Z+50
通过求得钢琴、声乐期末成绩的 T 分数的平均数 , 并按 T<40、 40⩽T⩽60 和 T>60, 把学生的成绩分为三种水平: 优秀、中等和不良,具体数值区间需要按实际情况来定。
三、数据分析
采用线上、线下发放问卷的施测方式对某音乐学院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施测。对回收问卷进行有效性检查,剔除完整性和真实性较差的问卷。最后,采用 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自我效能量表和专业水平量表的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了解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和专业水平的总体分布情况。
2、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性分析
差异性分析是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之一,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在某个或某些变量上的差异情况。其目的是确定这些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判断这些差异是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统计采用了以下五种差异性分析:
(1)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中的性别差异性分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不同类别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中的年级差异性分析: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
(3)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中的年龄差异性分析: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
(4)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中的生源地差异性分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不同类别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中的主专业差异性分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不同类别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只涉及一个自变量时称为一元回归,如果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线性回归。为了探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水平之间的关系,首先借助 Pearson 相关系数探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自我效能单维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相关系数 r 取值范围在 - 1 到 1 之间。r=1 表示完全正相关,r=-1 表示完全负相关,r=0 表示无相关。通过 SPSS 等统计软件计算出相关系数后进行显著性检验,若p 值小于 0.05则说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然后在 t 检验基础上,根据回归系数判断自变量每改变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改变量。
4、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水平的回归分析
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专业水平为因变量,自我效能单维度为自变量,探究自我效能对专业水平的预测作用,确定影响专业水平的关键自我效能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验证研究假设。
四、预期结果分析
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如下预期结果:
1、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与专业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水平预估专业水平,也可以通过专业水平预估自我效能水平。2、不同性别、年级、主专业方向、年龄、生源地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性。
(1)在性别方面,男性自我效能水平是X,较低/ 高,女性自我效能水平是X,较低/ 高(2)在年级方面,大一、二、三、四的自我效能水平分别是……,X 年级自我效能水平最高;
(3)在主专业方面,钢琴专业的学生自我效能水平是 X,较低 / 高,声乐专业的学生自我效能水平是X,较低 / 高;
(4)在年龄方面,18-19 周岁、19-20 周岁、20 周岁以上的学生自我效能水平分别为……,其中年龄在19-20 周岁的学生自我效能水平较高,比其他年龄段的学生高…… ;
(5)在生源地方面,生源地一二三线城市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是 X,较低 / 高,生源地非一二三线城市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是X,较低 / 高。
参考文献
[1] 王莉华 , 高源月 .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03):26-34.DOI:10.19834/j.cnki.yjsjy2011.2021.03.05.
[2] 刘弘 . 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30(02):154-155.
[3] 林皎 .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J]. 文化学刊 ,2024,(6): 148-151
[4] 李凌 . 两种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评估概述 [J]. 心理科学 ,2001,(05):618-619.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01.05.034.
[5]Schwarzer, R., & Jerusalem, M. (1995).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Scale. In J. Weinman, S. Wright, & M. Johnston (Eds.), Measures in Health Psychology: A User’s Portfolio. Causal and Control Beliefs (pp. 35-37). Windsor: NFER-NELSON.
[6]Goddard R D, Hoy W K, Hoy A W. Collective Efficacy Be-lief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Empirical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4, 33 (3) :3 - 13.
作者简介:李珮瑶,硕士在读,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安翔路一号,邮编 100101,出生年月 2001.9,女,汉族,籍贯河南灵宝,本科毕业于,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邮箱 25855696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