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极端工况下石油阀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与实验研究

作者

刘其斌

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 201814

引言

在石油工业中,阀门作为关键的控制元件,长期处于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等极端工况下,其结构完整性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循环载荷的作用,阀门材料容易发生疲劳损伤,进而导致失效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极端工况下石油阀门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建立合理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实验验证,探讨不同因素对阀门疲劳性能的影响,为石油设备的设计优化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应力 - 应变分析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以及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验证手段。此外,还将讨论温度、压力、介质腐蚀等因素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机制,并探索提高阀门抗疲劳性能的技术途径。

一、石油阀门的工作环境与疲劳问题

石油阀门作为石油工业系统中的关键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输送和炼化等环节。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流体流量、隔离管道系统以及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石油阀门往往需要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下长期运行,这些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以及周期性负载作用。这些因素不仅加剧了材料的劣化过程,还显著影响阀门的疲劳性能,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失效风险。

高温环境是石油阀门面临的常见极端条件之一。在深井采油、地热开发或炼油装置中,阀门可能长时间处于 200C 甚至更高的温度下运行。高温会显著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加速蠕变变形,并改变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从而导致疲劳裂纹更容易萌生和扩展。此外,温度梯度变化也可能引起热应力,进一步加剧局部区域的疲劳损伤。

高压条件也是影响阀门疲劳寿命的重要因素。在油气输送和井口控制系统中,阀门通常需要承受几十兆帕甚至上百兆a 的压力。高压环境下,阀门密封面和阀体连接部位易产生较大的机械应力,特别是在频繁启闭操作过程中,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尤为明显。这种反复加载卸载的过程会诱发材料内部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结构失效。

腐蚀性介质的存在大大增加了阀门的疲劳破坏风险。石油系统中的流体通常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氯离子等多种腐蚀性成分。这些物质不仅会引起均匀腐蚀或局部点蚀,还会促进应力腐蚀开裂和腐蚀疲劳的发生。例如,H₂S 是一种典型的导致氢脆和应力腐蚀的有害气体,在湿气环境中更易引发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严重影响阀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周期性负载变化是诱发疲劳损伤的核心机制。由于阀门在运行过程中需不断进行开启与关闭操作,使得其内部结构承受交变应力的作用。这种循环载荷会导致材料发生累积性损伤,即使单次应力水平远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经过足够多的循环次数后仍可能发生疲劳破坏。尤其是在存在缺陷或加工残余应力的情况下,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速度将显著加快。

二、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构建方法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是评估机械构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损伤累积过程的重要工具,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定量预测材料或结构在特定工况下的疲劳失效周期数。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常基于以下基本原理: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会经历裂纹萌生、扩展直至最终断裂的全过程。根据研究对象和工程需求的不同,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 - 应变法、断裂力学法以及基于损伤力学的方法。其中,名义应力法适用于高周疲劳问题,主要依赖S-N曲线进行寿命估算;而局部应力- 应变法则更适用于低周疲劳分析,能够考虑塑性变形对疲劳损伤的影响,常用于复杂结构的疲劳分析。

在构建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时,需综合考虑多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材料特性,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疲劳极限、循环应力- 应变响应及S-N 曲线等参数,这些数据可通过标准试样的拉伸、压缩和疲劳实验获得。其次是载荷条件,如应力幅值、平均应力、加载频率及其分布形式,不同的加载模式会显著影响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速率。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腐蚀介质浓度等也会改变材料的疲劳行为,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引入适当的修正系数或采用环境敏感疲劳模型进行调整。

针对石油阀门这类几何结构复杂且承受多向应力状态的部件,通常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局部应力 - 应变法进行疲劳寿命预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捕捉结构中的应力集中区域,并提取关键部位的应力- 应变历史。随后,利用多轴疲劳准则计算疲劳损伤,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为验证所构建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在极端工况下对石油阀门的适用性与准确性,本文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在模拟实际工况中的高温、高压及腐蚀性介质等环境因素,评估不同条件下石油阀门材料的疲劳性能,并将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验样品选用常用的碳钢和不锈钢,这两种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阀门制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能力。试样按照标准疲劳试样尺寸加工,并在其关键部位模拟实际阀门中常见的几何结构,如密封面、阀瓣过渡区等,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应力状态。

实验条件设定参考石油工业典型运行环境:高温设定为 300C ,模拟油气输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热负荷;高压设定为 10MPa ,模拟系统内部流体压力作用;腐蚀环境采用含硫化氢气体的溶液浸泡方式,模拟油田中常见的酸性环境。实验分为三组:常温常压组、高温高压组以及高温高压 + 腐蚀环境组,以比较不同因素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测试方法采用液压疲劳试验机进行轴向循环加载,施加不同应力幅值(200\~600 MPa)的正弦波载荷,频率设定为 10Hz ,加载比 R=0.1 ,确保试样处于拉 - 拉疲劳状态。实验过程中记录试样的疲劳循环次数直至断裂,并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监测试样表面应变场的变化,获取局部塑性变形信息。对于腐蚀环境下的实验,则使用封闭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保持恒定的 H2S 分压,并定期取样检测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和裂纹形貌。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试样的平均疲劳寿命较高,约为 106 次循环;而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疲劳寿命明显下降,部分试样在低于 105 次循环时即发生断裂,说明高温高压显著降低了材料的疲劳强度。此外,在腐蚀环境中,H₂S 的存在加速了应力腐蚀开裂过程,导致裂纹萌生阶段缩短,疲劳寿命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早期脆性断裂现象。

将实验数据与基于局部应力- 应变法结合SWT 多轴疲劳准则的预测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吻合较好,误差控制在 15% 以内,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石油阀门在复杂工况下的疲劳寿命。

结论

围绕极端工况下石油阀门的疲劳寿命预测问题,构建了基于局部应力- 应变法与 SWT 多轴疲劳准则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适用性与准确性。表明,在高温、高压及腐蚀性介质等复杂环境作用下,阀门材料的疲劳性能显著下降,尤其是硫化氢引发的应力腐蚀开裂效应,极大加速了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缩短了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叶素丹, 陈慈盼, 潘修文, 等. 阀门在线检测技术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应用 [J]. 阀门 , 2025, (03): 329-333

[2] 吴必龙 . 石油机械阀门防腐蚀技术研究与应用 [J]. 中国设备工程 , 2024,(23): 212-214

[3] 刘敏楠 . 石油化工装置阀门密封原理及泄漏原因分析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2024, 44 (03):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