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路径
李艳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乐器研究所)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将职业素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因此,探索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与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一)职业素养的多维构成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综合品质,包含四个维度: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简单来说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需遵守的行为规范。
职业素养与国家、社会及职业岗位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技工教育发展,技工院校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
思政教育在职业素养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如在食品加工与检验中坚守“质量就是生命”的职业操守。
三、职业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现状分析
(一)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 国家层面:我国经济转型是时代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终将被技能密集型产业逐步替代。党的十二大精神提出以提升职业学校的关键能力为基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契合“中国制造 2025”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 学校层面: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其培养目标也要及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要扛起时代赋予学校的责任,从而努力打造“有用、有趣、有效”的学校特色职业教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工匠的培养贡献力量。
3. 个人层面:通过对食品专业学生的纵向跟踪研究发现,学习主动性与职业素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中级工二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较弱的现象,而三年级的能力有跃升表现,思想认知深化,职业习惯内化有明显提升。
四、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1. 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
多数技工院校学生学习习惯不佳,积极性差,职业发展认知模糊。部分学生学习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在乎考试,表现出破罐破摔的现象。对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学校和企业,但由于在校期间自主培养意识的欠缺,导致职业素养的缺失。步入工作岗位后出现难融入工作环境,就业压力大,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等情况。
2. 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中职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因此在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的转变,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滞后性,侧重教学技能的培养,而忽略职业素养教育,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开展缓慢。
3. 职业素养培养的环节不足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缺少一定的实战经验,教学主要停留在教材上,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不够明确。这就导致教师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和企业用人要求形成一定的偏差,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上设计的教学环节会相应的缺少,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4. 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部分学校在职业素养的评价过程中,将评价指标分割过细,忽略了评价的系统性;评价标准模糊,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导致评价的作用弱化,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降低。
五、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深化思政教育改革
1. 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中强调检验人员的社会责任。
2. 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开展“工匠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食品安全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我是新时代食品检验安全卫士等集体活动。
(二)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紧跟一体化教育模式步伐,采用“六步法”教学:获取信息 $$ 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 $$ 评价反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贴近工作模式,更有利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三)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
可采用“线上虚拟实验 + 线下实操”混合式教学;实施“VR 沉浸式”教学,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企业真实检测环境,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使学生能随时查看教学资源,实现主动学习。
(四)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食品专业中级工的学生会到三元食品、红星酒厂等企业进行实践。学生在实习中能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融入到企业,与企业工作人员同学、同住、同工作,引导培育学生能专注,肯吃苦,敬业的态度。向企业员工学习,能感悟老员工、老师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感受企业工作的真实情况、企业文化。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一方面,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可从学生自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制定的阶段计划表来进行自我评价,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互评(提升判断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辩证思维等),师评和师生互评(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形成一种平等相处的模式)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对于实习生开通实习企业评价通道,由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供学校参考。
六、结论与展望
研究表明,构建“思政引领、工学结合、校企协同”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共同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Z].2019.
[2] 林喜乐 .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J]. 中国培训 ,2019(12).
[3] 人社部. 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Z].2022.
[4] 王亚伟 . 校企协同培养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 [J]. 职业教育研究 ,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