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即时反馈有效策略的研究
金笑言
承德市第十六中学 067000
引言
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时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慢慢冲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朝着以能力培育为主的新式教学观念改变,而即时反馈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在改善课堂效率,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推动其全面成长等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重大意义,现在不少一线教师对这个环节的认知比较薄弱,这就引发了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参与度低等现象频频出现,如此一来,全面探究初中数学教学里即时反馈的详细落实途径就变得十分紧迫而且必要。
一、初中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的现状分析
(一)反馈方式单一
当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即时反馈机制应用方面存在着明显局限性,大多数教师惯用传统的口头评价方法,常用到的笼统说法有“很好”“不错”或者“需要改进”,这种模糊性的反馈比较容易实行,不过缺少针对性以及系统的分析,不能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更不可能引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学习热情,有些教师尽管试图采用书面反馈手段,凭借作业评语给出简短点评,但是常常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很难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反馈内容片面
当下初中数学教学里即时反馈机制存有明显缺陷,有些老师太过看重答案的正确性,只重视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目的,而忽略了对解题思路,方法选择以及思维过程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重结果轻过程”的认知偏差,从而妨碍核心知识和技能体系的系统形成,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老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喜欢用统一标准去评判,很难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常常只是纠正错误,很少肯定进步,面对能力强的学生,老师也许会过分注重解决复杂问题,却忽略对他们基本功的训练和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即时反馈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提问:激发思考与即时反馈
课堂提问是达成即时反馈的关键手段,既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力,又能帮助教师随时掌握学习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个章节里普遍包含一些有启发作用的探究性问题设计,给教师赋予了大量教学资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单元当中,“怎样来确定平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呢?”这个问题既检验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理解的程度,又促使他们把抽象理论同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仔细分析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就能很快判定其对坐标系的认知水准,找出可能存在的知识薄弱环节或者认识上的偏颇之处,进而制订出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推动学生形成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出分层次递进的问题序列,来应对不同能力水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比如“请解释一下坐标系当中横轴和纵轴的具体含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巩固他们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而对于基础比较牢固的学生来说,则应当提出更具挑战性的探究性问题,像“怎样用坐标系理论去解决生活当中那些复杂的难题”之类,这样做既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错题整理:反思提升与即时反馈机制
错题整理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它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其核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错误根源,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方案来避免以后学习时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拿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来说,其中包含许多复杂概念和解题方法,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或者操作失误,教师要带领学生创建起完备的错题档案,把题目信息,出错环节,正确解答步骤以及反思心得等全部记录下来,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教学环节里,学生常常会因为计算失误或者理论理解不充分之类的缘由而陷入麻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系统整理错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涉及对一元二次方程核心概念认识的不足或者解题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等情况,通过专项训练加以巩固,学生便能逐渐完善解题思路,增强综合应试水平,教师还要定时查阅错题集,全面评判学生的学业状况及知识盲点,从而改良教学规划,给予更为贴切的帮助与辅导。
(三)多样化反馈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与即时性反馈
多元化反馈机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互动效果及效率,而且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度与吸引能力,在冀教版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口头、书面以及数字化平台等多类评估手段,其中课堂内的即刻口头评价由于直观且存在即时互动特性而备受青睐,学生答对题目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给出正面肯定与鼓动,从而稳固其学习信心并促使学生积极加入到互动当中来,倘若回答有误,那么就要细致地分析错误原因,引领学生深入体会相关知识点的内容,书面反馈则是通过批改作业、检测分析等手段达成的,具备较强的系统化与追查特性。教育从业者借助学生作业和测评数据,可以写出个性化的评语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样就能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业进展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在线评价系统大多依靠学习管理系统(LMS)来搭建功能模块,具有操作方便且反馈迅速的优点,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实施成绩录入,而且附加详细的分析,学生也可用同一平台递交作业,查看教师点评,从而达成互动交流的目的,各种各样的反馈机制既能符合个人差异化的需要,又能改善评价的效果,如此一来就提升了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成果。
(四)家校合作:共促发展,及时反馈
家校协同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它能整合各方资源,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教师要创建常态化的家校联动机制,定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业进程,在展开“全等三角形”专题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加入课堂互动,一同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解题流程与思维路径,通过家长的即时介入,教师就能更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情特征及其个体差异,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给予数据支撑,而且,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者电话访谈之类的方式,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告知家长,积极接纳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家长要积极关注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状况以及心理发展走向,同教育机构形成合作联系,一同去探究符合个性化的扶持途径,依靠家校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感特点,从而改良自己的教学计划,家长也能更好地知晓孩子的学业进步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之处,从而给予孩子及时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这种双向互动模式有益于营造起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当中,即时反馈作为一种主要策略,常常被当作改进课堂效率,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推动其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有着无法取代的价值,通过课堂互动,作业评判,多种测评手段以及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情变动情况,做到个性化的引导,进而改良教学成果,放眼将来,由于信息技术持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加深,即时反馈体系将会出现更多新形式,给初中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转变给予助力。
参考文献
[1] 钟志诚 . 初中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策略探讨 [J]. 考试周刊 ,2019,(35):102.
[2] 王海燕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有效性研究 [J]. 新课程 ,2021,(14):60.
[3] 王禧娟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策略的研究 [J]. 数学大世界 ( 中旬 ),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