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有效转化措施
姜荷
江苏省沭阳县耿圩初级中学
摘要:相较于小学英语有所不同,初中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开展的基础教学,其更是对英语知识开展较为系统、全面的教学工作,而正因为难度的增加,再加之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进而导致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对此,教师必须要针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让学困生可以认可自身的价值,主动去简化自己的学习流程,懂得减轻自身的负担与压力,脱离举步维艰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措施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其一,大多数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他们没有树立起 “ 我要学 ” 的思想,对英语大量语言知识的识记过程毫无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这导致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不浓,有些甚至不愿意学而放弃这门课程。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也不断增大,他们逐渐开始放弃,日复一日, 问题越来越多,学习英语就越来越没有兴趣,形成恶性循环,成绩日益下滑成为了学困生。
其二,学生基础不扎实。现在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有些幼儿园或小学没有正规的英语教师,基础没打好,越学越困难;有些孩子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小学到中学的跨度较大,教材容量大,要求较高,学生不能平稳的过渡,这也使部分学生成为了学困生。
其三,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想认识跟不上,学习方法不对头都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不少学生记单词不找规律,一味死记硬背,久而久之,词汇越多,压力越大,渐渐产生畏难情绪; 学习语法不会归纳概括、灵活运用,语法越多记忆越乱,这时急需教师给予他们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否则,这些学生就会掉队。
二、转化措施
1.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分析,初中英语教师首先便是应当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其才能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配合教学开展一系列的学习任务。
与此同时,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能够对丰富自身知识面产生一定作用,尤其对于转变英语学困生工作而言,相较于其他学生,学困生在学习能力上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式,科学合理的扩展学困生的智力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对英语知识展开探索,并从中感悟更多的英语知识。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信息化、小组合作等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新课改理念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习方法尤其重要。学困生知识遗漏较多,学习英语科目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在把握学生个体情况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其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避免难度过高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学困生而言,长期不关注英语学习,自然缺乏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不能将学习计划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制定学习目标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大型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多个小型学习目标,进行时间线上的分割,布局短期和中长期目标,订立梯度性的计划。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能将学习目标制定的过低,不利于学生进步和追赶教学进度。基于此,教师要积极与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科学评估学生能力和学习需求,开展针对性教育。
3.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英语学习信心
对于初中英语学困生而言,基础知识薄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引导。通过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知识掌握的不足,有效地弥补存在的漏洞和不足,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在基础知识巩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有意识的进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完善地构建英语知识架构。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把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结合起来,利用闲暇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可以从一些英语基础知识,如音标、单词记忆,开始讲起,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为学困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实现有效的转化。
4.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改变之前死板固定的教学模式,对于学困生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训练,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方案。有的学生只是机械性的背写单词,听力及阅读能力较差,也就是通常讲的“哑巴英语”,那么老师可以从“读”和“听”这两方面来布置学习任务,反复训练这些学生的口语和听力,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以语法为例,有的学生已能用英语进行日常写作,而有的学困生对简单的语法结构都还未掌握,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划分学习难度,针对学困生制定由简入难的渐进式教学模式,陪伴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建立学习信心,走出学习困境。
5.加强教育引导,做到有效转化
人们常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在教学中与其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如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可以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题型,让学困生找寻到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开展中可以事半 功倍。例如,在做“完形填空”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这类题目主要就是考虑学生对单词、语法、时态的综合运用能力。 所以教师在学习方法传授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做完形填空这类题目时,可以先让学生运用排除法,对明显的干扰类的 选项进行排除。在这之后就可以对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进行找寻,然后对句子结构进行理顺,对共现和复现关系进行找寻,利用文章及段落当中的主题句将段落理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接纳方法后在训练当中不断内化,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渐找寻到方法和技巧等,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不断的提升。
结语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达成、实现的,这离不开教师对学困生的悉心爱护和关怀。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使其能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娇慧.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研[J].考试周刊,2018(11):116.
[2]马梦桃.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读写算,2021(2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