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究
郭君洁 李鸿雁 李大红 胡莉
黄淮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一、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新农科建设应运而生。其强调用现代科技改造涉农专业,促进学科融合,培养新型复合型农科人才。园林专业作为涉农专业,在新农科背景下面临新机遇与挑战。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很重要。但传统教学模式难满足新农科人才培养需求,探索有效教学改革方法刻不容缓。
二、新农科背景下对园林专业及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的新要求
2.1 对园林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还需具备跨学科知识,如计算机科学、生态学、信息科学等,以适应智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新领域的发展需求。同时,要求园林专业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推动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对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的新要求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融入新的技术和理念。例如,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先进的设计手段。同时,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需强化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传统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传统课程教学往往侧重于软件操作的讲解,而忽视了与实际园林设计项目的结合。学生虽然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但在面对实际项目时,却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导致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3.2 教学方法单一
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3 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项目往往过于简单,缺乏真实性和综合性,无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项目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此外,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评价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四、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实施
4.1 项目选择
结合新农科背景下园林行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挑战性的项目。例如,乡村园林景观设计项目,既符合新农科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又能涵盖园林设计的多个方面,包括场地分析、功能布局、植物配置、景观小品设计等。项目的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4.2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导入:环节是整个课程的重要开端。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全面而细致地向学生阐述项目的来龙去脉,包括项目的行业背景、现实意义、预期目标以及具体实施要求等各个方面。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项目的整体认知框架,明确学习方向。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往届优秀项目案例进行示范讲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的项目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知识讲解:环节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根据项目任务的具体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系统性地讲解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理论讲解方面,要深入浅出地阐释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软件操作方面,则要通过分步骤演示和实操练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工具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讲解过程中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项目案例有机结合,通过真实情境的再现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提升知识迁移能力,为项目实践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小组协作: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能力特点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均衡合理。在小组内部,要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探讨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通过这种团队合作的形式,不仅能提高项目完成质量,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这些都是未来职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项目实施: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核心。在这个阶段,各小组学生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节点,综合运用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展项目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工作。教师则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通过课堂巡视、个别辅导和集中答疑等多种方式,密切关注各小组的项目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项目展示与评价:项目完成后,各小组进行项目展示,向全班同学介绍项目的设计思路、过程和成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等方面。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项目设计能力。
五、项目式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估
5.1 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提升
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项目式教学表示满意,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2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提出独特的设计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的项目成果来看,许多设计方案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认可。
5.3 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
经过项目式教学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企业反馈表明,参与项目式教学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六、结论与展望
新农科背景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改革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项目式教学,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然而,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项目选择和教学过程设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实际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园林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瑶 , 姚正阳, and 张毅川. " 新农科背景下的园林" 计算机辅助设计 " 课程建设 ." { 教育教学论坛 } 51(2021):4.
[2] 孙桂萍 . " 新农科背景下的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建设 ."{ 植物学报 } 58.2(2023):350-350.
[3] 沈昀等 . " 浅析项目学习法在园林专业中的应用 ." { 青年与社会 } 3(2020):78-79.
作者简介:
郭君洁,1984.12,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周口市,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
项目信息:
1.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新农科背景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4XJGLX31;
2.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新工科背景下生物类专业“ 三化一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SJGLX0482;
3.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智慧教学背景下混合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生物化学》为例,项目编号:2024XJGZLX18;
4. 院字〔2019〕127 号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II 校级一流课程;
5. 院字〔2019〕127 号植物种植设计校级一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