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区智慧停车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作者

高玉兰 杨东 刘祥勤 王姣 鞠晓 赵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车辆数量的激增使得城市停车难等停车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共同面临的挑战。面临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和停车位刚性供给不足,传统的停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停车需求,而智慧停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停车策略,将技术和人类创新有机结合,对停车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为破解停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我国相继颁布了多项政策,以规范智慧停车建设和扶持智慧停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各地也积极推进落实,为缓解停车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智慧停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政策、管理、技术、行为等层面多重挑战与考验。本文以 JN 市为例,从其城区智慧停车建设现状入手,分析原因及治理困境,提出城区智慧停车治理对策。

(一)智慧停车的概念及必要性

1. 智慧停车的概念

智慧停车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停车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实现车位实时查询、预约、导航、支付等功能。它具有实时性、便捷性、高效性、环保性等特点。智慧停车是一种停车策略,将技术和人类创新结合起来,用尽可能少的资源使用(如燃料、时间、空间),获得更快、更轻松、更密集的车辆停放。

2. 智慧停车的必要性

智慧停车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明确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价值旨归与评判标准。停车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关乎民生福祉和城市品质,智慧停车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2015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2021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到 2025 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信息技术与停车产业深度融合,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车规范有序,依法治理、社会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35 年,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车系统全面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停车是破解停车问题的现实需要。我国城市停车位供给刚性不足,城市车位的供给增速远远赶不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速。截止 2024 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4.53 亿辆,全国有96 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其中 45 个城市超 200 万辆,26 个城市超 300 万辆。从车位建设上来看,目前中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场的停车位平均比例仅为 1:0.8,中小城市仅为1:0.5,而发达国家为 1:1.3,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停车位缺口高达 8000 万。车位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城市停车问题突出,从存量角度出发,智慧停车利用信息手段,对停车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实现实时、便捷、高效停车,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问题。

二、J N 市城区智慧停车的现状

JN 市是一个人口近 1000 万的东部省会城市,其城区人口达到 700 多万。通过对 JN 市居民开展城区智慧停车现状开展调查,其中问卷调查 104 份,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 JN 市城区停车现状、智慧停车建设现状、居民对智慧停车建设及治理的需求。

1. 停车难、停车乱等停车问题依然突出

图1:JN 市城区停车现状

图 2:JN 市城区不同区域停车难度

根据问卷, 90% 的居民认为 JN 市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等停车问题比较突出,停车方便的占比仅不到 10% (见图1);而停车难、停车乱等停车问题主要集中在医院、景点、火车站、机场及商场等区域(见图 2),这些区域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等特点,很大程度影响智慧城市建设,停车问题亟待解决。

2. 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共享程度低

从 2014 年起,JN 市就开始实施智慧停车,截止 2025 年 JN 市静态交通云平台已经集合了37 万个泊位信息,1291 个路外停车场,同时还有1.1 万多个绿色充电设备的相关信息,同时,济南市大数据局也集成626 条公共数据在平台上,用户在该平台可以查看周围剩余车位。然而,大量停车信息和数据未实现联网,成为智慧停车的信息孤岛,严重影响JN 市智慧停车实际效果。根据问卷,60.42% 居民认为找车位、了解剩余车位信息、停车收费等仍不便利,智能化程度较低。60.58% 居民认为停车位信息共享智能化程度低,停车难与车位空闲共存。

3. 停车位供给不足,停车资源共享率不高

截止 2024 年底,JN 市小汽车总量 355.19 万辆,其中,中心城区 219.52 万辆;中心城区泊位 176.77 万个,按照 1:1.1 的泊位设置要求,中心城区泊位缺口 64.70 万个,缺口数量占比超过 1/4。根据有关报道,JN 市现有划线车位,白天停车饱和度为 60.71% ,夜间为 76.04% 。分类别、分时段看,办公类停车设施白天利用率为 78.66% ,夜间为 37.85% ; 居住类白天利用率为 53.25% ,夜间为 89.15% ,而学校、剧场等文化场所及景区、酒店等旅游场所,现有车位分时段综合利用率也都不高。根据问卷,导致出现停车问题的因素中,停车位供给不足、停车位资源未得到充分盘活及有效使用分别占 83.65% 和 59.62% 。

4. 智慧停车建设推进相对缓慢,智慧停车效果不明显

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2023 年,JN 市制定《JN 市城市停车规划(2022-2035 年)》,提出对部分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停车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系统建设,按照“先公后私、先急后缓”原则分批分类推进停车设施数据联网,确保应接尽接,JN 市城管局要求各区县(功能区)停车管理业务主管部门于2025 年3 月至6 月,根据停车设施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完成联网接入工作,确保数据实时稳定传输。根据问卷,居民对JN 市智慧停车建设满意度较低,一般及不满意共占61.54%);对智慧停车了解程度较低,不太了解、不了解共占 71.15% )。

三、J N 市智慧停车政策实施的困境

1. 政策制度等保障机制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包含居住区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既有居住区停车设施形同孤岛,停车资源管理呈现碎片化状态。虽然 JN 市政府从 2024 年就智慧停车提出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系统统一平台,实现智慧停车需要信息共享和各智慧停车系统互联互通作提前,而统一系统平台、信息共享、系统互联互通的实现是需要许多政策制度作保障的,但目前,JN 市只颁布了《城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要求》和《关于全市停车设施数据联网接入工作的通告》这两项配套政策。由于配套政策制度的短缺,容易导致智慧停车项目建设不理想。

2. 管理与技术短板

有效的管理是智慧停车系统有效性的有力保障。JN 市智慧停车系统动态调控管理能力薄弱,现有智慧停车系统缺乏针对节假日或高峰期的智能分流机制,无法有效缓解区域性拥堵问题;城市的智慧停车系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收费不透明、管理混乱,部分停车场存在违规收费、乱收费等现象。技术问题是智慧停车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JN 市许多智慧停车系统存在明显不足,如智慧停车系统不稳定、数据不准确、用户界面设计不合理等,导致操作复杂、收费不准确,甚至出现多收费、少收费的情况,严重影响车主的体验感

3. 市场机制不足

目前,JN 市现有的智慧停车商业模式相对单一,政府通常只提供公共停车资源一般不投入资金,由企业自己负责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项目运营,企业和政府或国有公司双方对项目约定运营年限(有 5 年、10 年或更长),运营约定到期后,企业将设备、系统、停车资源等一并移交给当地政府或国有公司。这种智慧停车项目商业模式主要依赖停车收费作为收入来源,盈利模式单难以覆盖投资成本,导致部分项目运营困难,难以持续发展,最终导致车主因为停车缴费和停车服务差抵触情绪大,政府对治理成效往往失望大于期望,对治理效果不理想而不满意,同时运营企业自身因无利润导致企业经营失败,最终导致城市智慧停车未能给城市居民带来便利。

四、城区智慧停车治理的对策建议

1. 共治共享,推进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治理体系

智慧停车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要坚持共治共享理念,构建政府主导,单位、社区、公民共同参与协作的智治体系,以责任全链条系统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合力推动智慧停车建设。各城市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管理,树立全市一盘棋、停车一张网的理念,加快构建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制定政策及配套制度,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 如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 )。各责任主体要协作配合,立足职能职责推进智慧停车各项工作落实。

2. 强化政策,增加停车位有效供给

扩充城市停车泊位,优化停车供给结构。积极推进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探索通过规范设置道路停车泊位、利用闲置资源增设停车泊位、推进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增加专用大型停车楼建设等方式扩充停车泊位。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增加停车位柔性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最大限度鼓励单位、社区、公民共同参与智慧停车治理,多渠道增加泊位柔性供给,积极探索停车资源限时开放、错时共享、租售并举等模式,提高智慧停车参与度,形成共治共享局面。

3. 强化标准,构建城市智慧停车一体化平台

打造集信息共享、监管、运营、引导、结算、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构建智慧停车“一张网”。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打破信息孤岛,通过视频巡检、地磁感应、ETC 等技术实时采集泊位状态、用户行为数据,整合停车场运营及城市交通流信息,构建全面精确的停车海量数据资源库。规范信息技术标准,推进互联互通。城市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应制定智慧停车技术规范,明确数据接口、设备兼容性等标准,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城市各停车场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给车主提供个性智慧停车服务。

4. 强化保障,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完善停车管理相关法规体系,规范车位使用与管理,加强违规停车等行为治理。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基础上,强化城市智慧停车的个人数据加密机制,加强数据的加密存储与传输机制,确保车牌、车主信息等敏感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性。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体系,明确责任主体与处罚措施,严惩数据滥用行为,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市民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与防范意识。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优化公交线网,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与运营时间,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与便捷度,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5. 创新建设,探索多元运营模式

城市智慧停车应由多方主体参与建设,政府应积极引入 BOT 模式 : 鼓励采用 BOT( 建设 -运营 - 转让 ) 模式引入专业管理公司参与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在智慧停车运营方面,不能只通过收取停车费作为其成本收益来源,应积极探索广告投放、数据分析服务、增值会员制等多元化收益渠道,拓宽智慧停车项目的盈利空间。

五、结论与展望

城市城区智慧停车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应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责任全链条构建“政策保障 + 平台整合 + 技术驱动”的系统治理模式,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合力有效推进智慧停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停车新生态”,切实破解停车难、停车乱等停车问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人人共享改革创新成果。

1. 上海智慧停车管理系统让停车更便捷 软杰智能 2024- 05- 24 18:56)

2. W essel P.what is Smart Parking[E B/ O L ]?http:/ / parksmart.gbci.org/ what- smartpark.2016- 1- 7.

3.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4.53 亿辆驾驶人达 5.42 亿人 [EB/OL].2025[2025- 01- 18].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1/content_6999762.htm.

4. 山东省大数据局 . 构建智慧停车一张网,济南静态交通云平台已集合 37 万个泊位信息[EB/OL].2023[2023- 06- 29].http://bdb.shandong.gov.cn/art/2023/6/29/art_76148_10315228.html.

5. 贺伟 . 关于进一步解决“ 停车难” 问题的建议(2023)[R ]. 济南市公安局

6. 许定源,李迅.既有城市住区停车问题、趋势及对策.城市发展研究[J].202

7. 向沅,张晓辰,湛帅 .“ 大数据” 提升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效率与效能的研究 .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J].2025(06):11- 13.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济南市城区智慧停车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NSK2025C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