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小学语用“适切点”的研究
姜彩虹 陈金凤
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 江苏连云港 222000
一、研究背景
部编教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其精心编排的体系与丰富内容,紧密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培养。语言运用(语用)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实现有效沟通、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关键能力。而“适切点”作为部编教材中触发与训练学生语用能力的关键节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精准把握部编教材小学语用“适切点”,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提高语用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落实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点。通过对部编教材小学语用“适切点”的研究,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优化,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部编教材小学语用“适切点”的探寻策略
(一)依托单元导语与课后习题,明确语用方向
单元导语与课后习题在部编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们往往明确指出了单元的主题与语文要素,为语用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充分依托单元导语与课后习题,挖掘其中的语用适切点。以某单元导语“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观察的景物”为例,教师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如在学习《颐和园》一课时,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按照游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景物的,从“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到“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等语句,清晰地展现了游览的先后顺序。同时,结合课后习题中对景物描写的具体要求,如“按空间顺序描写校园一角”,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习作实践。先让学生回忆校园一角的景物,然后按照空间顺序(如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进行构思,再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明确语用方向,提高语言运用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二)活用语文园地,强化语用实践
语文园地是部编教材中集中体现语用训练的板块,其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用实践机会。教师应充分活用语文园地,强化学生的语用实践。对于“交流平台”,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其中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总结语言运用的方法与技巧。例如,在“交流平台”中出现的“怎样把人物特点写具体”这一话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中描写人物特点的精彩片段,如《人物描写一组》中对小嘎子、严监生等人物的描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出把人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如细致观察、抓住典型动作或语言等。对于“词句段运用”,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如给出一组词语,让学生创编故事,锻炼语言组织与想象能力;或者让学生进行句式转换、修辞运用等练习,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通过活用语文园地,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语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升语用交际功能
语用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实现有效的交际,因此,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用交际功能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在口语交际课“推荐一部动画片”中,教师可以模拟电视节目推荐的场景,让学生担任“推荐员”,用清晰、生动的语言介绍动画片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以及推荐的理由,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提问、互动。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的真实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同样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如设置“给远方朋友写信介绍家乡特产”的任务,让学生在写信的过程中,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家乡特产的特点、风味等,同时注意书信的格式与礼貌用语。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交际需求中运用语言,增强语用的实用性与灵活性,真正实现语言从“课堂”到“生活”的迁移。
总之,部编教材为小学语用教学提供了丰富且精准的“适切点”,这些“适切点”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当前小学语用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认识到语用目标模糊、教材资源利用不足、情境创设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而通过依托单元导语与课后习题、活用语文园地、创设生活情境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精准定位与运用部编教材中的语用“适切点”。
关注并合理利用部编教材小学语用“适切点”,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形式,更能使其在实践中深刻领悟语言内涵,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运用”的实质性转化。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持。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深入研读部编教材,不断探索与创新语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适切点”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语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温儒敏 .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 - 11.
[3] 王荣生.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郑国民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 陆志平 . 语文课程新探——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姜彩虹(1985.07- ),女 ,汉族,籍贯江苏灌南,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陈金凤(1980- ),女,汉族,籍贯江苏阜宁,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课题(课题编号 :2023LYGJK15-L057)《部编教材小学语用“适切点”的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