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关键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分析

作者

颉小兵 李建 詹东霖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1700 身份证:620523198609011396

1 引言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作为一种高性能的管道材料,在雨水排放系统中具有显著优势。顶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具有对地面交通影响小、施工速度快、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城市复杂环境下的管道施工 [1]。本文将结合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的实际案例,对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详细剖析在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要点,为今后同类工程在技术选择、方案制定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

2 工程背景与施工挑战

2.1 工程背景

城市雨水管道系统承担着排除城市雨水、防止内涝的重要任务。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雨水管道系统的建设与维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2]。传统的开挖施工方法不仅影响地面交通,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逐渐成为城市雨水管道施工的首选方法。

2.2 施工挑战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顶管施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线密集、施工精度要求高等。特别是在城市繁华区域,施工对地面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控制在最小范围内[3]。此外,管道的预制、运输、安装以及顶进过程中的参数控制等也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地质条件复杂会增加顶管施工的难度,不同的地质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顶进方法和设备。例如,在软土地层中,管道容易出现下沉和偏移,而在岩石层中,顶进速度会显著降低,刀具磨损也会加剧。地下管线密集则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精准定位和避让,否则可能会对其他市政设施造成破坏,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施工精度要求高体现在管道的轴线偏差和高程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以确保管道的排水功能和整体稳定性。在城市繁华区域施工时,除了要严格控制对地面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外,还需要应对市民的投诉和监管部门的严格检查。管道预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管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保证钢筒的焊接质量、混凝土的浇筑密实度等。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管道受到碰撞和损坏,安装过程则需要精确对接和固定。顶进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更是关键,如顶力、顶进速度、泥浆压力等,任何一个参数的不合理都可能导致施工失败。

3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顶管施工技术特点

3.1 管道预制与质量控制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在工厂进行预制,确保了管道的尺寸、强度等符合设计要求。预制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以及管道的养护条件。预制完成后,管道需经过严格的检验与测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压力试验等,以确保其质量合格。为保证管道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受损坏,还需采用合适的包装和防护措施。在运输环节,要根据管道的规格和重量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避免颠簸和碰撞对管道造成损伤。在施工现场,管道的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管道应按不同规格、批次分类存放,且存放层数不宜过高,防止因挤压变形影响质量。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对每根管道的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检验记录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和处理 [4]。

3.2 顶进机械与参数控制

顶进机械是顶管施工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施工效率和质量。在选择顶进机械时,需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管道尺寸和施工需求等因素。顶进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顶进速度、顶进力和管道姿态等参数。顶进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管道偏移或地面沉降,顶进力过大可能损坏管道或扰动土体。因此,需实时监测管道顶进情况,及时调整顶进参数。

为确保顶进参数的精准控制,可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顶进速度、顶进力、管道姿态等关键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控制中心。技术人员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更准确地判断顶进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同时,建立预警机制也十分必要,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设的安全范围时,系统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施工人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另外,在顶进过程中,还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动态调整泥浆的性能。泥浆不仅可以减少顶进过程中的摩擦力,还能起到稳定土体的作用。通过合理控制泥浆的比重、黏度等参数,能进一步提高顶进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3.3 纠偏控制技术

顶管施工过程中,管道偏移和扭曲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确保管道能够按照设计轴线准确顶进,必须采取有效的纠偏控制技术。纠偏控制包括实时监测管道姿态、分析偏移数据、制定纠偏方案和实施纠偏操作等环节。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纠偏,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先进的传感器可精确采集管道的位置、角度等信息,为分析偏移数据提供准确依据。自动化控制系统依据采集的数据,能快速计算出管道的偏移程度和方向,并结合施工要求和地质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纠偏方案。在实施纠偏操作时,系统会根据方案精准调整顶进设备的参数,如改变顶进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使管道逐步回归到设计轴线。同时,在纠偏过程中还需持续监测管道的状态,根据反馈及时优化纠偏方案,确保纠偏效果达到最佳,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纠偏控制技术的可靠性,还可采用多种纠偏方式相结合的策略。例如,除了调整顶进设备参数外,还可以通过在管道内设置可调节的配重装置,改变管道的重心位置,辅助实现纠偏。同时,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偏移情况,应提前制定多种应急预案。当地质情况复杂,传感器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能够迅速切换到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因延误处理而导致偏移问题加剧。而且,在施工团队内部应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监测人员之间要保持密切的信息交流,及时反馈管道姿态和纠偏情况,确保整个纠偏控制过程的协同性和准确性。通过不断总结纠偏控制的经验教训,对现有的纠偏技术和方案进行持续优化,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顶管施工环境,为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4 关键施工技术创新

4.1 管道预制技术创新

在管道预制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例如,采用高频振动成型技术可以提高管道的密实度和强度;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可以实现管道尺寸的精确测量和质量控制。此外,通过优化配合比和养护条件,可以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和长寿命。

4.2 顶进机械与参数控制创新

为了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需求,对顶进机械进行了技术创新和改进。例如,采用多功能顶进机械可以实现顶进、注浆、测量等多种功能;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顶进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此外,通过引入先进的施工监测技术,如 BIM 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在顶进参数控制方面,深入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最优参数组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顶进速度、顶力大小、泥浆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确设定。在软土地层中,适当降低顶进速度,增加泥浆压力,以保证管道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在硬岩地层中,提高顶力,调整刀具转速,确保顶进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动态参数调整机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及时对顶进参数进行优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和风险,进一步提升顶进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 纠偏控制技术创新

在纠偏控制方面,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的姿态参数变化情况;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纠偏算法自动调整顶进机械的操作参数进行纠偏控制。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纠偏精度和响应速度,还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同时,结合高精度的激光导向系统,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确定管道的位置和走向。当传感器监测到管道姿态出现偏差时,激光导向系统可以快速反馈偏差数据,为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更精确的纠偏依据。并且,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特殊偏差情况,研发了多种纠偏策略。比如在软土地层中,适当增加侧向支撑力的调整力度;在硬岩地层中,采用分步渐进的纠偏方式,避免对管道造成损伤。此外,通过建立纠偏控制数据库,对每次施工的纠偏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不断优化纠偏算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纠偏控制的效果和可靠性。

5 施工管理与技术应用

5.1 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勘察与设计工作。包括地质勘察、管线布置、施工方案设计等。同时,需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材料和人员。对于地质勘察,要精确获取不同深度的土壤性质、承载能力等数据;对于管线布置,要明确现有地下管线的走向和位置,并考虑施工过程中临时管线的合理布局;对于施工方案设计,要结合勘察结果制定科学、可行且高效的施工流程和安全保障措施。

在机械设备准备方面,要对顶管机、起重机、泥浆泵等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稳定,满足施工要求。材料准备工作则需严格把控质量,对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钢材、水泥等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测试,保证其符合设计标准。人员准备上,要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涵盖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工人等,并且对他们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范。此外,还应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办理施工许可等必要手续,确保施工能够合法、顺利地开展。

5.2 施工过程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现场管理和协调。包括施工人员的管理、机械设备的维护、施工进度的控制等。同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对于高风险作业,如顶进机械操作、注浆作业等,需安排专人进行监护和指挥。此外,还需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为了保障施工质量,要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比如对管道的连接部位,要检查其密封性和牢固程度;对顶进的轴线和高程,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保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在施工进度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优化施工计划。若遇到突发状况导致进度延误,需迅速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赶工措施,如增加施工人员或调整施工班次等。另外,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粉尘等污染,要采取有效的降噪、降尘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还需与周边单位和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营造和谐的施工环境。

5.3 技术应用与创新

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例如,采用先进的注浆技术可以提高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施工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采用 BIM 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

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技术领域,结合行业前沿成果,进一步优化施工流程。比如引入物联网技术,让施工现场的各类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反馈设备运行状态和施工数据,便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处理。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持续提升施工的整体水平和效益。

第三,还可以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施工过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施工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自动生成应对策略。例如,对地质条件、顶进参数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管道顶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变化,自动调整顶进速度和力度,避免施工故障的发生。并且,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施工模拟,让施工人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培训,熟悉施工流程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另外,为了确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能够在施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专业的技术讲座和实操培训课程,让施工人员深入了解各项新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技术交流机制,鼓励施工人员分享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与其他施工项目的合作中,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动本项目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形成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为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关键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在城市雨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通过采用先进的管道预制技术、顶进机械与参数控制技术以及纠偏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和技术创新也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展望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地下管线建设的不断推进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雨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佚名 . 大口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顶管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J]. 上海建设科技 ,2018(2):2.

[2] 林朝进 . 顶管施工技术在城市排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J]. 江苏建材 ,2022(06):65- 66.

[3] 丁丽丽 . 顶管技术在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J]. 四川水泥 ,2021(08):171- 173.

[4] 张鑫旺 , 李兵 , 刘蒙 , 等 . 中心城区复杂环境下管线切改优化实践 [J]. 天津建设科技 ,2023,33(02):49- 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