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孙立晨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215100
一、问题剖析:小学高段几何教学的现实困境
1、小学的学生空间转换薄弱,仅 42% 学生能想象三视图对应的立体图形(某校五年级测试)其次是动态想象缺失,旋转体、展开图等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如圆柱侧面展开成长方形)主要还是模型迁移不足,无法将 “等积变形” 思想迁移到新情境(如求不规则图形面积)
2、教学误区归因
过度依赖课件演示 $$ 替代学生自主想象机械记忆公式定理 $$ 忽视空间关系建构练习侧重标准图形 $$ 缺乏变式训练
二、培养策略:构建“三位一体”实践体系
1、动态演示:化静为动突破思维瓶颈
技术赋能可视化,在培养小学高段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时,可借助技术实现可视化教学。利用智慧中小学平台的 “学科工具” 进行动态演示,比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动态呈现圆经 32 等分、64 等分直至极限转化的过程,将圆切割重组为近似长方形,推导得出面积公式S=πr2 ;还能用 “几何画板” 展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把等底等高圆柱进行 3 等分来辅助理解 。
关键节点设问,在培养小学高段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教学里,采用 “关键节点设问” 策略,即于几何知识动态演示过程中,针对知识理解的关键处插入思考点,像在圆面积转化、圆锥体积推导等动态演示时,提出 “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增加时,拼成的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从不同位置切割圆锥,得到的截面形状有何规律?” 这类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助力理解几何知识本质,提升几何直观能力 。
2、学具操作:触觉体验建构空间表象
在小学高段几何直观能力培养中,“学具操作” 通过触觉体验建构空间表象 。五年级开展基础模型操作,像借助磁力拼接棒搭建长方体框架,探究棱长关系;用圆形纸板和棉线,经滚动测量理解圆周长 “化曲为直”。六年级进行进阶创意实践,利用可拆卸教具拆解圆柱、圆锥认识立体图形展开图;开展等积变形实验,把 1L 水倒入柱体、锥体、台体等不同容器,发现容积与形状无关,取决于底面积和高 。
3、变式训练,发展空间推理能力
在小学高段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变式训练” 用于发展空间推理能力 。一方面是图形变式组,以梯形面积为例,对标准梯形图形依次进行旋转 30∘ °、嵌入三角形、隐藏部分线段的变换,思考变换后面积公式是否仍适用及原因;另一方面是生活化问题链,先有计算课本封面面积的原型题,再拓展出 “给课本包书皮至少需要多大纸张(增加厚度因素)”、“将10 本课本叠放成不同形状,哪种最省空间(引入优化思想)” 等变式题,通过这样的训练提升学生空间推理能力 。
三、课堂实践,典型教学案例
1、案例背景与问题
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中,传统教学存在学生难以理解公式 V=πr2h 几何意义的痛点 。为突破这一困境,设计创新教学环节,助力学生掌握知识。
2、创新教学环节
·动态演示关联:播放圆柱体等分拼接动画,借 “分割后图形接近什么立体图形?什么没变?” 的设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立圆柱与其他立体图形的联系,初步感知体积本质 。
·学具体验理解:给每组发放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容器,让学生用
圆锥装水倒入圆柱并记录次数,自主发现V 圆柱 =3 倍V 圆锥的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深化对圆柱体积的理解 。
·变式迁移应用:出示 “饮料罐装箱,空隙率需 ⩽20% ,设计包装方案” 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模型,计算不同排列方式的容积利用率,促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迁移 。
3、案例价值
此教学案例围绕圆柱体积,以动态演示、学具操作、变式应用为环节,契合小学高段几何直观能力培养思路,从感知、理解到应用,帮助学生突破公式理解难点,提升空间推理与知识运用能力,为几何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1 实践成效呈现
在小学高段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实践中,经两学年跟踪,量化数据凸显成效。实验班(新策略)对比对照班(传统教学),空间想象达标率从 48.5% 提升至 85.7% ,复杂问题解决力得分从 61.5 分升至78.3 分,学习兴趣指数从 3.1/5 涨到 4.2/5 。质性反馈也印证改变,学生称看到立体图形能自动在脑内旋转拆解,教师提及包装设计任务让学生领会数学真实价值 。
2 实践反思要点
实践后有三点反思。一是要避免技术依赖,学具操作的触觉、动手体验无法被动画完全替代,需保留学生亲自动手构建空间表象的环节;二是注重梯度设计,从二维到三维的认知进阶,要以面→棱→顶点等为台阶,逐步搭建,契合学生认知规律;三是关联生活实际,像停车场车位设计、礼品包装这类真实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数学学习更具实用性 。
3 整体实践意义
此实践研究通过创新策略,在提升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上收获显著成果,量化与质性反馈展现出对学生空间思维、学习兴趣的积极影响。反思所得的避免技术依赖、注重梯度、关联生活,为后续小学高段几何教学优化指明方向,助力教学更贴合学生需求,实现素养提升 。
结语
小学高段几何直观能力培养,要扎根学生具身体验,构建 “动态演示建立表象 $$ 学具操作强化感知 $$ 变式训练发展思维” 闭环。借助动态演示让学生先有空间表象,学具操作强化触觉等感知,变式训练拓展思维,把抽象空间关系转化为可触摸、想象、迁移的认知模型,为初高中几何学习打基础,是对前文实践研究的总结升华,点明培养路径与价值 。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 18 讲 [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23.
[3] 王光明。小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研究 [J]. 数学教育学报,20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