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作者

李燕灵

福建省安溪县光德中学 362400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形式单一,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究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些学校的实验设备陈旧、不足,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实验教学资源状况

部分学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面临着设备设施方面的困境。一方面,实验设备陈旧老化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使用年限过长,像力学实验中的弹簧测力计,其弹簧弹性下降,导致测量结果偏差较大;光学实验里的凸透镜,镜片磨损严重,成像质量不佳,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另一方面,设备数量不足也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开展。以某偏远地区初中为例,该校仅有 15 套力学实验器材,然而一个班级学生人数通常在 50 人左右,按照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器材缺口达 10 套之多,这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验操作,只能旁观,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在进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由于器材数量有限,学生分组实验时间被压缩,学生难以深入探究不同力臂和力的组合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无法全面掌握这一重要的物理知识。

2、教学模式与方法问题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 - 学生模仿” 的传统模式仍普遍存在。教师多采用枯燥的讲授式方法,鲜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往往机械操作、敷衍了事,对实验原理和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2.1 转变教学理念

打破传统" 教师主导、知识灌输" 的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验目标需从技能训练转向核心素养培育,强化自主探究与创新思维。例如,在" 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 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现象提出假设(如接触面粗糙度),自主设计验证方案。教师角色转为指导者,通过启发式提问(如" 如何控制变量?")激发深度思考,避免直接提供结论。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感觉到推动不同的物体所需的力不同,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创新,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2.2 重构实验内容

沪科版物理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内容,但这些实验在教材中可能是相对独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实验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

在学习光学部分时,教材中分别有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都与光的传播和反射有关,教师可以将它们进行关联整合。在完成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后,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之间的联系,然后进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从光的反射原理的角度去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是因为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了像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资源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一些拓展性实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应用能力 。​ 引入生活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自制简易电动机” 的实验,所需材料简单易获取,如漆包线、磁铁、电池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实验,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在学习了 “电阻” 的知识后,让学生探究 “不同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这样的实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

2.3 创新教学方法

2.3.1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以 “设计节能照明方案” 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项目任务和要求,如为学校的某间教室设计一个节能照明方案,要求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 。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电学知识,如电功率、电流、电压等,以及光学知识,如光的强度、光的分布等 。学生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不同类型灯具的性能和能耗;根据教室的大小、布局和采光情况,计算所需的照明功率;选择合适的灯具,并设计灯具的安装位置和布局

2.3.2 数字化实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实验工具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传感器、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工具辅助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虚拟实验室也是一种有效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它可以模拟各种物理实验场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学习 “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时,由于实验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学生可能无法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操作虚拟仪器,获得与真实实验相似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结语

本研究围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策略展开,深入剖析了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参考文献

【1】葛诗昂.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与创新策略探讨[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 第 2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