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田玉栋
海原县第五中学 755200
现阶段,在初中时期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的背景下,即便是数学这门学科,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并开始寻求德育工作与数学教学之间充分融合的实践路径,致力于为数学教学水平与质量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在这种背景下,数学教学与班主任的班级德育工作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一方面需要数学教师挖掘教学中存在的德育元素,并善于结合班级德育工作中的相关内容与活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班主任发挥引领作用,主动通过班级德育工作渗透数学教育内容,让二者融合能够更加高效合理。
一、深入挖掘数学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美育,所以班级内的文化建设属于重要工作 [1]。而数学文化由于不存在考试范围内,所以经常会被数学教师忽略。然而数学文化从古至今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各种名人故事、图形变换以及知识起源等知识,如果能够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班级文化当中,则可以获取更好的德育工作与数学教学融合效果。为此,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当中有针对性的渗透文化。例如:在讲解有关“负数”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为学生们讲解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当中引入负数的方法与内容;而在学校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们欣赏黄金分割、对称以及旋转等变换之美。此外,教师还可以每月或者每周设置一堂课专门用于讲述数学文化,并汇总教师在前一段时间内融入课堂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学生们则可以将这些内容汇总整合到一起,并制作成幻灯片或者“故事大全”等内容,在下一次文化课当中展示出来,再由教师挑选一些可以吸引人的内容,并展示到文化墙当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文化意识与核心素养水平。
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德育因子
在数学课堂当中融合德育工作,除了要求数学教师落实好德育工作中的先进模式与思想之外,还需要根据德育工作与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着重拓展德育工作路径,并根据初中生当前的身心特征,深入挖掘数学理论当中的德育元素[2]。例如:在讲解有关“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时,教师便可为学生们融入有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概念内容,并在为他们讲解完数学理论知识后融合有关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的德育元素,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与共赢思维。此外,数学教师还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课程内容。比如在讲解有关“轴对称”的知识时,教师便可引领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与帮助,比如在两人一组的模式下,可以由两人分别拿着轴对称图形的两半,随后一点一点将其对称重合,借此感受轴对称独特的美感,这样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由此可见,同时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丰富,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元素,能够让德育工作和数学教学之间充分融合。
三、利用生活常见素材,培养正确思想观念
在初中时期的数学教材当中,大部分内容都用于对客观世界内的各种现象与事物进行研究,并且和学生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便可利用教材内容来融入德育教育工作[3]。比如在讲解有关“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时,这部分内容就是借助收集与整理数据信息从而客观分析各种客观事物与现象,再通过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最终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的内容。比如常见的彩票、扑克牌等等,这些都属于十分常见的生活素材。因此教师便可在课堂当中利用这部分素材带领学生分析与思考,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彩票、抓娃娃等都属于概率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也有越来越多经营者开始利用这些数学概念营利,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想要单纯通过购买彩票的方式发财现实吗?利用这种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借助分析概率大小从而懂得“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杜绝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为他们树立起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从而借助数学教学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时期的数学课堂当中,通过数学教学与德育工作的充分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学学科的育人成果,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德育意识与数学思维,发挥出德育工作在初中时期的重要作用,从而奠定他们日后数学学习与人生成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国瑞 . 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 [J].中外交流 ,2020,27(16):358.
[2] 张学真. 班主任视角下初中数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研究[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9):93- 95.
[3] 唐秀佳 .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创新方法 [J]. 中外交流 ,2021,28(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