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火力发电厂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改进与实践

作者

杨乐 张军良 刘坚

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陕西 宝鸡 721409

引言

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能源消耗大和污染物排放多的问题。锅炉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核心设备,其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发电厂的节能减排效果。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对火力发电厂锅炉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1 锅炉运行中影响节能减排的因素

1.1 燃料燃烧不充分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燃料燃烧不充分是导致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例不合适,或者燃烧器的工作状态不佳,就会使部分燃料无法完全燃烧,以未燃尽碳的形式随烟气排出,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利用率,还会增加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1.2 热能传递效率低

锅炉受热面的设计不合理或表面结垢、积灰等,会严重影响热能的传递效率。当受热面结垢或积灰时,热阻增大,热量无法有效地从烟气传递到工质中,导致排烟温度升高,热量损失增加。同时,不合理的受热面布置也会使热能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局部过热或过冷,降低了锅炉的整体热效率。

1.3 设备运行参数不合理

锅炉的运行参数,如蒸汽压力、温度、给水温度等,对节能减排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这些参数设置不合理,就会导致锅炉的运行效率下降。例如,蒸汽压力过高会使锅炉的能耗增加,同时还会增加设备的磨损和泄漏风险;给水温度过低则会降低锅炉的吸热效率,增加燃料消耗。

1.4 烟气余热未充分利用

锅炉排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余热,如果这些余热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就会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目前,许多火力发电厂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无法将烟气中的余热充分回收并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导致能源利用率较低。

2 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改进措施

2.1 燃烧优化技术

燃烧优化技术主要通过调整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和优化燃烧器结构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安装先进的燃烧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燃料和空气流量,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配比,确保燃料充分燃烧。低氮燃烧技术通过分级供给燃烧空气降低燃烧区氧浓度,抑制氮氧化物生成,同时提升燃烧效率。改进燃烧器设计可增强燃料雾化效果和混合均匀性,如采用旋流燃烧器形成旋转气流促进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

2.2 受热面改造技术

受热面改造技术通过清理结垢积灰和优化受热面布置提高热能传递效率。定期采用化学清洗或机械清洗去除受热面结垢积灰,降低热阻,改善传热性能。蒸汽吹灰器或声波吹灰器可有效清除积灰,减少排烟热损失。优化受热面布置需结合锅炉实际运行参数和热负荷分布,调整各受热面面积和位置,确保热量均匀传递至工质,避免局部过热或换热不足现象。例如增加省煤器受热面积可提高给水预热温度,降低排烟温度,提升锅炉整体热效率。

2.3 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回收烟气余热提升锅炉能源利用率。在尾部烟道安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如低温省煤器或空气预热器,可将高温烟气余热用于加热给水或燃烧空气。低温省煤器能显著降低排烟温度,减少热损失;空气预热器则通过预热燃烧空气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对于存在供热或制冷需求的系统,烟气余热还可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实现夏季制冷,或在冬季用于区域供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2.4 设备运行参数优化技术

设备运行参数优化技术通过建模分析和智能控制实现锅炉高效运行。利用计算机模拟与数据分析建立锅炉运行参数优化模型,实时监测蒸汽压力、温度、给水温度等关键参数,结合负荷变化动态调整最优运行区间。智能控制系统可基于实时数据和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节运行参数,确保锅炉始终处于安全、稳定、高效的工况。系统还具备故障诊断与预警功能,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提示处理,减少非计划停机风险。

3 技术改进实施要点

3.1 前期调研与评估

进行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改进前,应开展系统性调研与评估工作,全面掌握锅炉设备的基本参数、运行工况及燃料特性。通过分析历史运行数据与排放情况,识别当前系统存在的能耗问题和环保短板,明确可挖掘的节能潜力与减排空间。同时需评估不同技术路线的适用性,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从技术可行性、投资回报周期及环保效益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筛选出最优改造方案,为后续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改进措施具有针对性。

3.2 精心设计与施工

基于前期评估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改造方案,充分考虑锅炉结构特点、运行工况及节能目标,确保设计符合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施工阶段需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强化质量管理,确保设备安装、管道布置及系统调试符合工程标准,避免因施工不当影响系统性能。同时,需加强安全管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改造过程安全可控。严谨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可保障技术改进的有效性。

3.3 调试与优化

技术改造完成后,需对锅炉系统进行精细调试,逐步调整燃烧参数、运行压力及温度设定,使设备达到最优工况。调试过程中需实时监测关键指标,如热效率、排放浓度及系统稳定性,发现异常及时调整优化。通过反复测试与参数微调,逐步提升锅炉运行效率,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调试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可确保改进技术发挥预期效果。

3.4 人员培训与管理

技术改造完成后,需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使其掌握新设备操作、故障诊断及日常维护技能。同时,需制定完善的运行规程和维护制度,明确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系统长期高效运行。通过定期巡检、数据监测及性能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延长设备寿命。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节能优化,提升运行管理水平,确保技术改造的长期效益得以持续发挥。

结束语

综上,火力发电厂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改进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燃烧优化、受热面改造、余热回收利用和设备运行参数优化等方面的技术改进,可以有效解决锅炉运行中存在的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 , 王承亮 , 魏道君 , 等 . 火电厂节能环保技术策略探讨 [J].科技创新导报 ,2020,17(14):112- 113.

[2] 乔建文 . 火电厂锅炉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6(19):122- 123.

[3] 李建新 .AH 电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D]. 北京工业大学 ,2019.

[4] 卞振江 . 火电厂锅炉节能减排的几点研究 [J]. 中外企业家 ,2018,(33):150.